分享

当农业到了外太空

 图101 2015-03-28

当农业到了外太空

神九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一批种子来来回回,完成了中国航天育种又一项使命。始终跑在世界航天育种前线的中国,又赚足了眼球。而与此不谐调的是,国内太空种子市场依旧浮躁,良莠不齐;耀眼的航天成就,也没能搁浅学界业界在太空育种命题上一如既往的争议。被神化的市场,被妖魔化的育种技术,不禁让人慨叹:中国这支太空农业“潜力股”,何时能转身成“高帅富”呢?

1997年,俄罗斯成功模拟太空蔬菜水培试验,“月球生菜”、“宇宙胡萝卜”、“外太空番茄”等太空农作物开始进入人们的眼球。随后,俄罗斯农业科学院和国家宇宙局在“和平号”太空站上的太空温室里试种的“太空小麦”又获成功。太空这一无菌、高洁净、高真空、微重力、强辐射,几乎得天独厚的特殊环境,成为食品资源向新领域延伸的舞台。

如今,美国、日本科学家也在联合攻关,希望将甘薯种在航天器里。这样,不仅可以补充舱内氧气,还可供宇航员食用。中国则在过去二十几年间,成功利用航天技术培育出了70多个农业新品种。

作为继地球农业、海洋农业后形成的全新的农业领地,太空农业的发展程度与航天技术的发展程度息息相关。把航天技术和农业技术结合起来,即是所谓的太空农业技术。而就航天技术而言,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俄罗斯、中国三个国家拥有返回式卫星技术,这也就意味着,太空农业的发展历程,事实上也正是这些国家在航天技术与农业遗传育种技术上的较量历程。

俄、美两国试验重点是解决人在太空中长期生存的一系列问题,而中国的试验重点是利用太空物理环境作为诱变条件,培育优良农作物品种为人类现实生活服务”。

事实亦是如此。美俄长期致力于太空粮食种植的探索,为宇航员的太空生活提供粮食保障;而中国也始终走在培育优良“太空种子”的前线。得益于此,越来越多的农业奇迹正在太空发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