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无所住真修道

 文生心 2015-03-28

先后有序莫颠倒,大学经论来引导,由内而外循序进,心如止水真修道。
 
四书大学篇中所论,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得,这正是修道过程中的始末,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此为儒家修身养性之哲理。

静者是指心性而言,使心不起念,性不住心,亦即心不向外,无繫于外境事物,当然谓之静也。

「心如止水」此水当然静,心能常持于静而不妄动,自然心清理明,能达此境地就可安而无虑,能无虑则神清,神清则智生,纵有万般愁绪,一静可安,而心绪清之意即耳静,心绪一清,智慧即来,既有智慧,便有得之见,此得是得其法,得其门,是修道精进之法,是超脱之门。

心静,性就自然彰显,自性本是定的,只是为六根六尘所掩闭,故而自性不露,设若能修至心不念动,根尘自清尘,则性当显,凡夫俗子之心常受制于外境事物,认假为真,念动不停,为的是贪求己慾而已。

今试举一例谈「得」之意;得钱,钱在你手上,不是已经得了吗?但是,钱是否永远停在你手上为你所有,深一层去体认,始终都是未得。

这一例是在说明,莫执着于「得」字,体认「无所得」才是真得,有等于无,无才真正的有,修行要用心去体认此道,让心不要妄动,心不执着于得与不得中,因为凡有得之心已经是有执了,也起了分别心,故不能悟「空有」之道,不空,则心内必有住,心无宿物,才能自然而安,心繫于法门之得更要进一步的知「无得」之意,也就是让心无所住,连空都不萦于心,才是正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