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了一下红楼梦,看着剧中的人物都化着很精致的妆容,突然间很好奇古代人是用什么来卸妆的呢? 姑娘们都懂,涂个防晒和上了粉底眼线睫毛膏的脸卸起来绝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先让我们来看一看《红楼梦》里的姑娘们是怎么化妆的。 这一段出自第四十四回,《变生不测凤姐泼醋,喜出望外平儿理妆》。凤姐生日那天,贾琏和鲍二家的媳妇偷情,调戏夸赞平儿时,被凤姐撞破。凤姐乘着酒意打了平儿,平儿委屈得哭花了妆,宝玉终于得了机会在平儿面前尽一尽心。
初读红楼时我还是一个黄毛小萝莉。家母是素面美人儿,抽屉里口红都没有一只,所以,我对化妆这件事情所有的美好幻想都来源于这段文字。满纸玉簪、茉莉、玫瑰、宣瓷、白玉等等,晃花了一个孩童的眼睛,说不出什么感受,只觉着真好真美,安宁又快乐。 若是将我当年说不出的那点感受抽象出来,大概能概括成:轻柔、娇美、馥郁和雅致。这简直是如今高端化妆品的极致追求。从这个段落我们可以看出,红楼中众小姐用的化妆品都是自然系的,铅什么重金属的完全看不上眼。底妆是花籽儿磨的粉,腮红唇膏用起来是要用水先化开的,可见也是水溶性的产品,卸妆估计也不需要太过担心。众所周知,我们的宝二爷有个“爱红”的毛病,就是喜欢吃胭脂(包括胭脂盒里的和…丫鬟嘴上的…),这胭脂都敢入口了,卸不干净想必也对皮肤伤害不大。 前面那段引用文字一带而过地提到了平儿洗脸,也就是卸妆的部分。在第二十一回中,曹雪芹较为详细地描写了宝黛湘三人晨起洗漱的过程。
宝哥哥用妹妹们的洗脸水,是不是很高端的香艳?回神!这段的重点是——“香肥皂”。
清朝时,肥皂等清洁洗浴物件早已经比较完备了。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说:“面脂手膏,衣香澡豆,仕人贵胜,皆是所要”,孙思邈可以算是唐朝人,唐代已是如此,清代化妆品的发展更是可见一斑。 贵族们的清洁技能满足了日常需求后,就有了更雅更奢的追求。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古代贵族们生活里的精致,恐怕已经超乎了现代人的想象。《红楼梦》中有不少相关细节,我印象比较深的是贾府一大家子在藕香榭赏菊花吃螃蟹一回,蟹肉油腻,提早预备来洗手的东西是“菊花叶儿桂花蕊熏的绿豆面子”。来跟我念,“菊花叶儿”“桂花蕊”“熏的”“绿豆面子”,定语都有九个字,随意感受下。 我国传统化妆品如《红楼梦》中所展现的一般,一直在走绿色护肤路线,所以卸妆并不像如今这样重要。早在远古时代人类就开始知道用矿石粉末在面上进行彩绘,进入文明时代之后更是着意对面容进行修饰。我国古代女性的面妆美容活动自先秦时代初具雏形,到魏晋南北朝时迅速发展,到唐末五代、北宋前期达到鼎盛,元明清时期发展步伐逐渐缓慢下来,直到到清代中后期才被西方传入的化学类美容产品逐步取代。 由于题主问的是卸妆而不是化妆,古代化妆什么的我就只提一下化妆品的原料好了(其实是你不懂快承认吧懒汉子!)各朝各代女性化妆的风格和技艺都不大相同,但是人只有两只眼睛一鼻一口,也只能在这个地界做文章,所以化妆的几个方面基本上现代女性差不多,也可以分为:基础护理、打底、唇妆、腮红、眉妆以及其他几种奇奇怪怪的装饰手法(花钿、面靥、鸦黄、额黄等)。
以上化妆品的特点就是——看起来又好卸又不伤皮肤,甚至古人贴花钿用的胶叫“呵胶”,鱼鳔治成,卸妆时热水一敷就下来了。综上所述,古代的女人卸起妆来真的比今日的我们轻!易!许!多! 于是,古代卸妆洗脸比起化妆可说的就少了很多。最早人们用来洗脸的是淘米水,《礼记·内则》记载:“三日具沐,其间面垢,燂潘清靧”,“潘”就是温热的米汁。 唐代时,发明了澡豆,孙思邈在《备急千金方》和《千金翼方》中提到澡豆的制作方法: “令人面手白净澡豆:白鲜皮、白僵蚕、白附子、白芷、芍劳、白术、青木香、甘松香、白檀香……鸡子白、面,右贰拾味先以猪脂和面暴令干,然后合诸药捣筛为散,又和白豆屑二升。用洗手面,十日内色白如雪,二十日如凝脂。”; 王寿的《外台秘要》将“面脂澡豆”单列了一卷来说明;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中也讲到澡豆制法:“十月采荚(肥皂荚)煮熟,捣烂和白面及诸香做丸,澡身面,去垢而腻润,胜于皂荚也”。另外还讲到“洗面、涂擦、按摩”等诸多方法。 终于啰嗦到了说结论的时候,由于古代女人所用化妆品的特性,卸妆时,用澡豆或者肥皂正常洗脸就可以了。 另外,戏曲的妆容比较特殊,面部需要用到油彩,是不溶于水的,故而古时卸戏曲妆一般使用麻油、菜油、花生油。 参考资料:《中国古代面妆美容用品及制作工艺探析》,2007,李华锋;《中国传统化妆品发展概况》,1988,张炬;《戏曲演员怎样保护皮肤》,2003,董朝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