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名画记》特别制作的忻老师纪念专题,得到众多朋友关注,大家被老师的艺术态度和人生信念所触动,纷纷发表着自己的感怀。当小编收到贾方舟老师这封信件时,被这文字深深感动了。 一眨眼,东旺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一年了。他匆匆来,匆匆去,把人生浓缩在50年的光阴里,做完他想做的事,丢下我们,静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和所有的艺术天才过早地离世一样,让活着的人感到惋惜、悲痛。 人们总会这样想:他们如果还能健在,还会创造出多少杰出的作品,给人类留下更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啊!可是,他们就是这样毅然地走了,决绝地走了,走得那么轻盈,那么干净利落,那么不管不顾,那么不近人情! 莫扎特只有35年的人生历程(1756-1791),却给这个世界留下了19部歌剧、47部交响乐、56首钢琴曲、37部小提琴奏鸣曲、22部弦乐四重奏;拉斐尔比莫扎特只大2岁(1483—1520年),他用燃烧的生命给世间留下那么多杰作;与他同龄的梵高(1853-1890),在37年的人生历程中,大部分作品都是在最后五六年中完成的,仿佛是在赶任务,常常一年要画200多张画;只活了28岁的埃贡·席勒(1890—1918),用他神经质的敏感给这个世界留下了那么多动人心魄的如幽灵般的作品。没有谁会说,因为他们年轻而在艺术上还不够成熟,他们都是艺术天才,他们的大师地位无可质疑。 如果与他们短暂的人生相比,东旺应该算是“高寿”了。 他的50年人生历程急促而紧凑,却完整而饱满。假定再给他20年时光,他一定会给这个世界留下更多精美绝伦的杰作,可是,人的生命从不接受假定。东旺似乎知道命运给他的期许,所以他把自己要做的事、能做的事、想做的事都赶着做完了,和那些天才艺术家一样,他有自己完整的人生,他留下的艺术财富,足够我们受用一生。 东旺无疑是一个绘画天才,他的“笔”犀利而尖锐,诚实而直率。它从不会撒谎,不会用美化的方式来讨人欢欣。当他在面对一个对象的时候,他的眼睛常常直逼到这个人的灵魂。他所具有的这种视觉穿透力,常常使他笔下的人物“原形毕露”,那种单刀直入、入木三分的刻画常常使被画的人不敢直面被画的自己。东旺曾说他不敢画外貌太美女人,他没有说原因,大概是因为怕一不小心把美人的内心给出卖了吧!他不只一次地发现,求他画肖像的人,最终还是把“自己”给卖掉了,就因为他们不愿看到、也不敢面对真实的自己。就是因为东旺不会用画笔说假话、说甜美的、阿谀奉承的话。就如委拉斯凯支画的《英诺森十世》,曾经让英诺森十世很不自在一样。 油画传入中国上百年了,在不同的时期,都有重要的油画家出场,但能把油画造型语言运用得如此精粹、如此纯熟的画家其实并不多。东旺画画干净利落,绝不拖泥带水,更不会磨磨蹭蹭,他用笔简练清晰,具有极强的绘画性。这种特点,无论在西方大师如伦勃朗的作品中,还是在中国大师如齐白石的作品中,都可以得到验证。齐白石画虾,一笔下去,即是形,也是质感;东旺画白菜,一笔下去,形、色与质感俱在,让人不能不佩服。 古人说,“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睹(指眼睛)中”。 但东旺画人,绝不只重对于眼神的描绘,他对人物身上的每一个重要细节都不放过,只要它能体现人物的身份、心理、性格、经历,他都会深入描绘。他把它称之为“微表情”。正是这许多生动的“微表情”的集合,才塑造出一个个独特的、血肉丰满的人物。 东旺是一个极有价值的艺术个案,也是一个具有艺术史意义的艺术家,我们对他还没有进行过真正深入、全面的研究和评价。相信会有一天,这一工作会成为我们不能再拖延和怠慢的学术课题,直到那一天,我们这些活着的人才有资格告慰冥冥之中的东旺。 2015-1-10接近0点 这一张张鲜活的面庞! - 他们的人生悲喜,人性矛盾,以及侵浸入髓的时代之息,在他的心里滔滔交汇。 - 想象着,他与他们有过怎样的交接,被看与看透发生时,抵达心魂的视线在空气中抖动。 - 捍卫着臣服。他和他们一起看新生的'自己'-----这一幅幅精神肖像。 - 我认定他有很不同的心灵之眼,感同身受在他的心里积聚了太多对苦难的透彻,他用画笔绘就那些真实,再捕捉丝缕的希冀。 - 如他生前所言:'我的艺术始终尊重自己的生命感受和文化使命,在时代变革过程中我感受到了民族的病痛;但我从不传达绝望。' - 他满怀慈悲的爱过他们。 2015.1.12 想看什么深度内容,回复告诉名画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