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纵横家的自我修养之不可不学的揣摩术

 伟天英 2015-03-28

一个纵横家的自我修养之不可不学的揣摩术

中华鬼谷子学院无限学子

“摩之在此,符之在彼,从而用之,事无不可”这句话的背后隐藏了一个很高超的智慧。我们来看第一句话的意思:我和你接触,不管是用什么样的方式,这个接触是一件事,而你所表露了什么,那是另一件事。因为外部的表露是内心的展现,那么其实是,你内心接收了什么,并且想了什么,还做了那些决定,那是另一回事。也就是说你的决定是发自你的内心的。不是我强加给你的,也不是我对你的要求和命令。这一点很关键,一个人只有发自自己内心的决定,对他来说才是最可能去实践的。所以文中说“其应也,必有为之”。这里的“应”字指的是内心最真是的部分和外部的接触赤裸对接。既然已经触动了他的内心,那么他一定会因此而采取行动,不管这个行动是什么,一定和没触动以前是不一样的。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纵横家做了什么呢?

很显然,对方做什么样的决定,纵横者是有预设的,要不然,整个揣摩的过程就没有了意义。也就是说,对方做什么样的决定,一定是纵横者想要的那个!所以他才说“从而用之,事无不可”。也就是说顺着这样的思路去做事,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成的,既然这样大的口气,那么事件一定是按着纵横者的那个思路发展的。

纵横家做了什么?揣和摩而已。先揣到你的想法,再选择一种合适的接触方式,以利害为引导,来改变或者巩固你的想法。可是怎么达到这个目的呢?我们结合这一篇和《揣》篇的内容可以总结出这样的一套简单的模式:

一、收集涉及到的系统内的必要信息。(准备工作)

二、区分信息对目标人的利害关系。这一过程同时对目标人进行利害分析。(揣)

三、通过传递选择好的信息,引导目标人趋利避害。当然这个利害是纵横者预设好的。(摩与揣)

四、观察对方动态,判断实效。(揣)

五、如果对方的反应和自己预设的有出入,调整接触方式,进一步引导对方。(揣与摩)(注意这里说的是引导,而不是指导。也就是最后的那个结果是目标人自己判断的,而不是纵横者告诉他的。)

六、达到目的,默默离开。(收工)

 

对于上面第五条说的引导,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曹操被封为魏王后,欲立世子。犹豫不决,因为他喜欢三子曹植,不喜欢长子曹丕。但是古来一直有立长子的这个传统。于是,他就咨询他的谋士贾诩,贾诩没有回答。曹操就问贾诩为什么不说话,贾诩说道我不是不说话,是因为在想事。曹操就问贾诩想什么?贾诩说在想刘表和袁绍。曹操于是很快就知道立曹丕为世子了。

为什么呢是这个结果呢?我们来看刘表和袁绍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情?

荆州牧刘表宠溺后妻蔡氏,使妻族蔡瑁等得权。刘表死后,蔡瑁等人废长立幼,奉表次子刘琮为主;曹操南征,刘琮举州以降,荆州遂没。

袁绍宠爱刘氏夫人,刘氏是袁熙和袁尚的生母。袁绍在她的怂恿下立幼子袁尚为嫡。刘氏生性好妒,其他姬妾不为其所容。据说袁绍死后,姬妾们都纷纷被刘夫人诛杀,袁尚无能,投降了曹操。

刘表和袁绍都是因为废长立幼造成了一败涂地的结果,所以贾诩这时候说出这两个人来,曹操这样聪明的人自然引以为戒。

贾诩的聪明在于,对于立嗣这个事情,在古代是很忌讳外人来插手的。曹操这样多疑的性格,一旦贾诩语言不当可能招致杀身之祸。所以贾诩采取了不直接回答的方式。而是提出另外的两个人引发曹操自己去思考。这样不管得出什么结论,那是人家曹操自己想的,和贾诩无关。其实贾诩根本就没有谈及曹操立嗣的问题。只是提出了两个人就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自己完全独立在事件之外,不会招致任何人怨恨。这也符合鬼谷子的“谓塞窌匿端,隐貌逃情”观点。做到了“成其事而无患”。

为什么说是贾诩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呢?因为贾诩早就被曹丕买通了,是曹丕的人。曹植空有才华却不懂人事,这也是曹植失败的原因。

而贾诩举出的这两个人的例子很重要。都是废长立幼造成失败的例子。这就是很高妙的引导。其实幼子继位不是没有成功的例子和良好结果的。比如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就是是齐僖公禄甫最小的三儿子。贾诩之所以选择刘表和袁绍这两个人显然是有自己目的的。而且达到了。

其实贾诩这样的沟通方式是一种体验式沟通,也就是我只说我的想法,仅仅代表我自己,不去直接沟通你的问题。但你听到我的想法或者感受后你怎么想,那是你的事情,和我无关。你最后得出什么样的结论也是你的事,仍然和我无关。但作为纵横家来说,你那个结论一定是我想要你得出那个。这就是技巧所在了。前面几章所涉及的捭阖,反应,內楗,抵戲,都是为能具备这样的技巧提供方法。

引用贾诩和曹操的故事,也只是说明一个点而已。这绝非鬼谷子智慧的全部。鬼谷子的真正智慧在于针对具体的目标人,选择合适的方式,达到预期的结果。比如诸葛亮针同样对归还东吴荆州的事件,面对周瑜和鲁肃就是完全不同的方法和态度!鲁肃是诚实君子,所以他就教刘备只是哭,而对于野心十足的周瑜则是赖。目的一样,对象不同,方法完全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揣摩的过程是揣情和量权相结合着进行的,也就是先考虑到一个人的思维模式,再去考察他所在的系统的客观环境,从而推断他的利害点,和他可能的决策,这样就比较完善了。

可见,鬼谷子实际上是在各个方面都注意到阴阳两面,而这阴阳不是对立的,而是结合到一起的,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比如揣与摩、揣情与量权、目标人和游说人。

摩的过程,也是捭与阖,反与应,內楗,抵戲的具体应用过程。鬼谷子之所以把这一章方到这里,也是因为,只有有了前面那几章的基础,才有可能把真正的去揣与摩,否则不但做不好,还可能引火上身。因为这一过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一个环节,是直接和目标人接触的过程,也正是因为这样,才使得这一过程往往是一个双刃剑。不得不慎重,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我想说明的是,鬼谷子这篇的内容已经超越了现在的谈判范畴。谈判在鬼谷子理论中只是很小的一个方面。

“ 微摩之以其索欲,测而探之,内符必应”这句话是有一个应用范围的,也就是说是在双方不甚了解的情况下是“微摩”也就是试探的接触。如果双方十分了解,或者是很开放的沟通内容,完全可以用“毛遂自荐”的方式。

但我们可以去探究鬼谷子的意思,试探的接触,实际上就是摸着石头过河。这符合对未知的人和事接触的客观规律。以便于及时调整思路。同时也可以看出,即便是鬼谷子这样的至圣先师,对揣摩这一过程也是很谨慎的操作的。其谨慎不在于对游说技术不够纯熟,而是因为自己掌握的信息不一定是足够的。但是,这并不代表没有任何准备的去接触目标人,恰恰相反,鬼谷子提倡的是在有足够准备后再去实施接触。这从《揣情》内容可以推知。量权、揣情的过程其实都是做准备的过程。

《孙子兵法》也讲到: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