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型家庭烦恼少

 汕头能率 2015-03-28

 


学习型家庭烦恼少
作者:韩三奇



我们的人生之旅开始于我们的家庭,并且伴随一生,家庭环境对每个人的影响主要在于内在的心理环境,学习型家庭最利于孩子的心灵成长,而一个人的心理空间有多大,他的人生之路也就能走多远。


成人的烦恼大多来自于不再主动学习新知识,可是,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要随之更新,老眼光老经验不能解决新问题,有时甚至成为烦恼的源头。

遇到那些抱怨孩子贪玩不学习的家长,我总要弱弱地问一句:


“您平常读书学习的时间多吗?”


很多家长一听这话,笑了,说自己也想读书,只是太忙,没时间。言语之中流露出对自己的宽容,感觉不到丝毫自责。然而,面对不爱学习的孩子,家长的宽容却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指责、抱怨,甚至愤怒:


“我辛苦工作挣钱,还不是为了给你提供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有的家长还会说:


“我以前没认真读书,所以现在很失败!你不能再像我一样!”这种后悔心理很普遍,逼迫孩子努力学习,借以弥补自己以前的缺憾。可是,有些人生缺憾不是依靠补偿就能解决,世上没有后悔药,与其事倍功半地弥补,不如看看自己当下能做些什么。


当然,置身于如此喧嚣浮躁的社会,家长们静不下心读书学习,是可以理解的。


不过,无论如何,请诸位家长减少一些可有可无应酬,回到家里,增加在家里读书的时间,泡一壶清茶,关掉电视和网络,在舒缓的音乐中,爸爸、妈妈、孩子每个人都在看自己喜欢的书,这样的景象在家里出现得越多,家庭就越和谐越幸福越快乐。

这样的家庭景象是一种温暖有力的心理暗示,有潜移默化之力,让孩子的内心有潜移默化之力,让孩子的内心受到良性浸润,比任何说教都有力。


从进入小学开始,孩子的知识开始大幅提高,慢慢拉大了与家长的距离,以前家长知道很多,现在孩子知道很多,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就显得不那么伟岸了,更谈不上什么影响力。




至于读什么书,不妨从以下三类入手:


1. 有利于提高业务的。

家长们大多工作多年,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这时,可以结合实际读书,按照实际需要读书,针对性更强,学以致用。比如搞管理的人,多读管理学、心理学的知识,如果想进一步提高,更上层楼,要读社会学、历史,更要读中国哲学或西方哲学,像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等。搞理工的人,不妨多读一些科技史,或者社科类的读物,或许能够激发灵感。


2. 生活类的。

比如人生哲学、小说、小品文、人际沟通、心理学等社科类图书,或者烹饪、摄影、书法、画本等等营造生活情趣的书,有利于调整心态,应对身心压力,提高生活质量。再比如,看亲子沟通类的书,可以学到跟孩子沟通的技巧;看有关夫妻相处之道的书,可以让亲密关系更滋润。如果想研究孩子的心理,可以看与发展心理学有关的书,孩子的心理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些心理学知识基本上属于常识,不难弄懂,一读就知道,掌握了之后,再跟孩子沟通会更轻松有效。


3. 热点、消遣类的。

知道当下热点,让一个人显得有活力,不落伍。读消遣类的书胜过看电视中娱乐节目,因为读书是很安静很主动的活动,能放松身心,收看娱乐节目很被动,耗费精力和体力。



点击文章底部“阅读原文”,可与“韩三奇”老师进行互动,咨询你的心理困惑





三奇互动
本栏目会对近期收集的提问做匿名回答
栏目每次轮流发布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提问




提问一:


韩老师您好,我家儿子上六年级老说上学没收获。我该咋回答他?韩老师您好,我家儿子上六年级老说上学没收获。我该咋回答他?

韩三奇:

孩子说上学没收获,背后的原因是,孩子开始思考复杂问题了,这是小学生高年级学生的正常心理。

也就是说,他不像以前那样,听从父母老师的教诲,让做什么就做什么,他还想弄明白行为背后的意义。

他只有弄明白学习对于自己的意义,他的学习行为才可能有持续的动力。

当然,这个时候,父母往往会以成人的角度告诉他,学习的意义是有好成绩,考个好大学,将来找个好工作,收入才会好,生活才会有质量。这条路完全是父母设定的,孩子并不认同,这条路对父母有意义,但未必对孩子有意义。

我建议跟孩子坦诚地沟通学习的意义,不只是以成绩论成败,而是以兴趣为突破性,通过求知,开拓自己的视野。如果这种沟通效果不好,可以建议孩子多读书,比如历史故事、科幻故事,还可以读一些实验类的书,拓宽孩子的视野,他思考的能力提升了,自然能够明白学习对于自己的意义。




提问二:


韩老师好!我儿子上小一,特别依赖我,穿衣刷牙吃饭,样样都是我来料理。我也上班的,老公帮我儿子不肯,我总跟儿子说,你长大了,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男孩子长大了也要爸爸来带着你,现在这些事会做,就是不自己一人去做,就懒着我。等也要等到我来弄他。春节回娘家,把他一人留在家里一星期,我爸说他自己收拾自己,这不蛮好的,就是你太惯着他没有分寸,所以太依赖你。老师,我该怎么做?

韩三奇:

你爸爸说得很有道理,孩子唯独在你面前这样,在别人那里不这样,只能说明问题在你身上,不在孩子身上。

你的问题,正如你爸爸所说,太惯着他,最直接的表现是,当他懒着你时,你只跟他讲道理,不坚决地表明自己的立场。

我建议你这样做,当孩子懒着你时,可以跟他一起完成某些事情,而且当他一个人完成某件事时,明确表扬他。当然,这种协同做事的行为,像拐杖一样帮着他慢慢独立,如果一味懒着你,那就只能严厉地表明态度。




提问三:


20个月宝宝从小到大每晚哭闹,不是饿或者其它身体原因。一定要非常大声的哭一阵再睡,有时一晚还要哭2次,如果妈妈装睡着,自己就靠着妈妈也能再次入睡。一般刚哭哄也沒用。一定要哭满15分钟左右哄才有效。

韩三奇:

孩子哭是很正常的行为,不要不管不问。

当孩子哭闹时,排除饥饿或身体不适原因,可以抱抱孩子,或者轻轻抚触孩子的身体,让孩子感受到安全,感受到有人回应他,这对他良好情绪的养成很有帮助。

孩子的哭闹,是孩子跟成年人互动的唯一有效方式,也是孩子唯一能够控制父母的方式,如果冷漠对待孩子的哭闹,会让孩子产生挫败感,不利于自信心的形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