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安《父亲三部曲》之影评 (饮食男女 影评)

 观审美2 2015-03-28
说起他的名字,最先想到的是他那儒雅温和的华人面孔,可就是这样一个看似温文尔雅的男人,却叱咤海外电影市场以及好莱坞。谁曾想到这个内敛沉稳的男人曾失业6年在家中充当全职家庭妇男,但生活的磨练丝毫没有让他放弃电影梦想,而是如璞玉般经过岁月的打磨渐现价值。他导演的片子不多,可是几乎部部出色,获得极大的肯定和反响。他曾三次捧得奥斯卡小金人,带给华人电影人无比的荣誉和喜悦。他不仅是整个亚洲电影人的骄傲,更是我们华人影坛的传奇,他就是李安。
   从第一次代表华人站在奥斯卡的舞台上凭借《卧虎藏龙》获得最佳外语片奖,捧回第一座小金人时,他就注定开始书写他不平凡的电影人生。那时我上初中,是我看过的他的第一部作品,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那场竹海斗剑的戏,以及玉娇龙最后纵身一跃的解脱。那时候虽极喜爱看电影,但却因为世界观,人生观尚未树立完全,很多佳片未能领略其深刻内涵和寓意,但这并不影响我继续热爱电影,也使得我之后欣赏了许多李安导演的佳作。大学时候,因为喜爱优质偶像王力宏而去看了《色戒》,这部被媒体炒的脱离作品本身的影片看完后让我感到压抑,也使得我开始好奇李安究竟是个怎样的导演,他的影片为何如此直击人性深处,充满矛盾与隐忍,压抑与释放。随后看完它的《断臂山》后,我彻底开始折服于李安,他将世俗难以接受的男同性恋拍的如此细腻,整个画面那么唯美,也让我开始理解和感动于同性之爱的伟大和隐忍,与《色戒》不同的是,他将人性与本能的碰撞以及同性间的爱情、异性间的情欲表达的极其细腻深刻,那种不被世俗所接受理解的感情,微妙之处只有看完影片后仔细品味细节的人才能引发思考和认同。而他的其他作品,如:《理智与情感》丝毫看不出是出自华人导演所导,他竟也能如此融入进西方的文化和视角里拍出完全属于他们的影片,也可以将中国传统文化刻画的炉火纯青,与西方文化生活形成别样的碰撞。而我着重要评析的就是李安成名前早期的三部作品,处女作《推手》,口碑极好的《喜宴》,以及被誉为经典之作的《饮食男女》。
    《推手》与李安其后导演的《喜宴》、《饮食男女》并称为“父亲三部曲”,都是以一个家庭为主线,描写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生存的境遇。在李安的这三部曲中,观众都能体会出一种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冲击。《推手》这部电影,就以现代人的目光,观察和反思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今社会生活规则的冲突。影片的开场很特别,没有一句台词,单单几个镜头就交待出了整个影片的核心矛盾,一个穿着大马褂练着太极的老人和一个对着电脑不停敲字的美国主妇,不同生活习惯和狭小的房屋空间下,已经让观众感受到了那种格格不入与不和谐的压抑感,也正是由此引出了一系列家庭矛盾的故事。其实在影片发展过程中大家都想过各退一步,你理解我一点,我谦让你一点,但矛盾仍然存在,最终李安温和的选择了忽略这个矛盾的激化,只是用了一种隐忍和无奈的视角,化解了矛盾的尖锐。这一点,也正是导演李安讲述这个故事的目的所在。中西文化冲突是当时大批在外华人需要面临的问题,他用电影给大家提了一个醒,既然不能消除矛盾,那不如就选择融合和理解,就好像太极中的“推手”,彼此制约,掌握平衡,以柔克刚,虽然本质上,还是一种对抗。电影的结尾尤其令人深刻,两位老人似乎又要走到一起了,这个本该是个圆满的结局,导演李安只是让陈太太轻轻答了一声“没事”,就把无尽的惆怅留给了荧幕前的观众。
   《喜宴》是这三部中我尤其喜爱的一部,相比于第一部《推手》中中西生活方式和老年人无法适应新的社会环境不同,《喜宴》里的文化矛盾不只是中西文化,还有传统与现代思想,新旧两代人观念的代沟,以及同性之爱与传统婚姻模式的碰撞。看似矛盾点很多,可是李安电影的一大特点就在于“简单”,故事说得清楚明白,谁都能看懂,矛盾冲突简单明了,几句话就能表达清楚,但是情感充沛,富于人情味。矛盾本身来源于生活,所以表现和拓展的空间就很丰富,始终在探讨,很能打动人心。就像《喜宴》,故事情节清晰简单:老人上了岁数,盼孙子,偏偏自己唯一的儿子是同性恋,如何是好?于是儿子高伟同选择与急需绿卡的威威假结婚,却不成想假戏真做,让威威怀了孕,继而与同性恋恋人赛门产生冲突。而后两位老人各自之知道了其中详情,却不得不无形中妥协。与《推手》的温和恬静相比、《喜宴》显得喜气洋洋,富有喜剧色彩,特别是结婚、闹洞房的情节拍得满是人间烟火气。李安本人还在戏中插科打诨了一把:当一个老外在婚礼上窃语“我以为中国人都是柔顺沉默和数学天才”的时候,我们的李大导演赶紧凑上去说了一句:你正见识到五千年性压抑的结果,实在令人捧腹却又反思。影片的结尾尤其意味深长,离别之际,高老父亲紧紧握住儿子的同性恋恋人赛门的手说:谢谢你,谢谢你照顾伟同;又紧紧握住威威的手说:高家会谢谢你。三个年轻人互相搂抱着看着两个老人远走,这是三个人的新家庭与一个传统家庭的冲突与理解:母亲没有把真相告诉父亲,父亲也没有把真相告诉母亲,都是因为“爱”,因为“家”。这部电影最经典的一幕我想应该是结尾,高老父母即将离开美国坐飞机接受安检时,父亲高高举起双手的那个镜头,寓意深刻,这是不是李安想要借此镜头表达出封建传统思想似乎不得不无奈的向现代思想投降,妥协呢?又或是这样的举起双手似乎是一种从旧思想中的解脱与飞翔。好的电影就在于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与给观影人无限思考和遐想的空间。
     最后说说这三部曲里知名度最高的一部佳作《饮食男女》,所谓食色性也,一开场那一连串镜头,捉鱼、杀鱼、下油锅、娴熟的刀工、蒸炸炖烧配上轻快的配乐,让人不禁垂涎欲滴,瞬间对这老头的生活感兴趣起来。于是从一个电话的响起巧妙的埋下伏笔,开始娓娓道来故事的发展,最后才抖出这个包袱的谜底,令人瞠目结舌。在这现代社会与传统伦理,饮食与男女的大环境下,朱家这几个浅尝一口菜就知道“火腿耗了”或者“虾没打浆”的女儿们在感情上没有逃过传统劫数,最终臣服于未婚先孕,以及被玩弄的事实里。从现代到传统,饮食到男女,电影里的每一个人都做了各自的转化,老朱是一个传统的代表,然而在结尾却摒弃终结了这一点。二女儿家倩在感受到现代人的各种弊病后发觉家庭才是她最可以依托的地方,她看到父亲宣布卖掉房子以及所有人拖着梁伯母出去时倚在门上落下了泪水,那是一种对家庭伦理丧失后的伤心与失落,也正体现了家倩才是真正愿意传承这一传统的人。李安在缜密有致的剧情安排下,一方面表现了传统伦理的失落,同时又表现了出了对于传承的希望。结尾收的简略而又蕴含余味,老朱还是与锦荣生活在了一起,并且锦荣还怀了老朱的小孩。家倩在原本那个略感破旧和凋零的家里开始当起了厨师,大家各自的生活走向了轨道。老朱被邀请回家品尝家倩的菜时发现自己恢复了味觉,这一恢复意味深长,他自身摒弃了做菜这一传统,作为传承纽带的人是与他最为相像的女儿家倩。
   看完李安的“父亲三部曲”,最大的感受是:李安真是有文化!在这三部以探讨文化冲突和伦理道德而见长的电影中,李安分别以太极拳、婚宴、烹饪三种中国传统文化穿插其中,使影片来得更加原汁原味,有生活气息,有艺术感染力而又富于可看性。除了《饮食男女》,《推手》和《喜宴》都把大环境放在美国,《推手》探讨的是父子关系在一个他国文化背景下的重新定位和重新权衡;《喜宴》着力于中西方文化间,传统与现代观念冲突下的家庭关系。李安在这两部电影涉及的主题是中西方家庭伦理观的冲撞;或许对于李安这样学贯中西,生养于台湾,求学工作于美国的中国人,片中人物所遇到的问题也是李安自身所关注、思考、和想要解决的问题。而李安温文尔雅,宽厚的骨子里有道家的风范,因此,这三部影片中的父亲形象虽然深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但却饱含着更深的宽厚、谅解、平和,最终都以理解子女的选择,依顺子女的意愿为解决冲突的方法。
   细品李安早期的“父亲三部曲”才会明白为何他能拍出《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这样结合了东西方文化交融,人性与本能,科学与宗教,生存与信仰的深刻寓意影片了。奥斯卡最佳导演的殊荣实至名归,因为他确实有着这样把控全片的卓越能力,最早的这三部“父亲三部曲”系列为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可以很东方,也可以很西方,更擅长将这两种文化组合,对立或融合。他的这种隐忍和平衡之道,为他在东西方电影市场都赢得了很多赞誉和口碑,所以谁说中庸不是一种为人,为事的上上策。很多时候无需张扬,只是行云流水间也足以拍出一部部有质量,有内涵的经典影片。我很欣赏李安十年磨一剑,专心执着于电影梦想的精神,也更期待李安将带给我们更多精彩的电影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