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选:《论语·里仁》 【注解】 放(fǎng):同仿,效法。引申为追求。 【译文】 孔子说:以利益为目的的放纵、不加以节制,会招致怨恨和纷争,最终必定失败。 【评说】 人要快乐地赚钱,崇高地花钱。 赚钱看出人的能力和资源, 花钱看出人的品位和智慧。 赚钱是科学,花钱是艺术。如何赚钱看头脑,如何花钱看心灵。
2、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选:《道德经》三十八章 【译文】 真正有德行的人,不会把德行挂在嘴上,故意用某种行为证明自己的德行。处在德之下品的人,看似处处都彰显德行,处处用德的框架来比较似乎都很恰当,但事实上却是一个少德之人。 【评说】 如果一个社会的人们,把成与败看得比好与坏更重要, 那么该社会就陷在罪恶的泥潭里了。 在一个健康的社会中,名人、富人、伟人诚然当受尊重, 但只有好人才配受爱戴;而名人不一定是好人,富人不一定是好人,伟人也不一定是好人。 好人好在哪里?心里。什么样的心是好心?爱心。
3、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选:《孟子·离娄下》 【译文】 孟子说:有德行的智者, 说话不一定都讲信用,做事不一定都有结果,关键看是否合乎道义。 【评说】 好讲诚信却不爱学习,不能明辨是非真伪。盲目守信,结果可能被无原则的信用伤害。 好直率却不谦虚,说话急切尖刻。不懂礼,没涵养,做事没有回转余地。还打着诚信和果断的旗号做事,殊不知已伤人伤己。 对讲诚信的人讲诚信,对符合道义的事行结果。讲信用不可迂腐。
4、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 选:《道德经》三十八章 【译文】 堂堂正正的人,总是持守质朴淳厚之道,不实行虚华无用之礼;行为忠厚朴实,摒弃浮华浅薄之事。 【评说】 改革开放之初,小平同志问过李嘉诚:一个企业最宝贵的资产是什么? 李嘉诚说不是土地、厂房、设备,甚至不是人才,是你的商誉和品牌。也就是说,李嘉诚在香港经济最萧条的时候, 他凭着商誉可以不用一分钱的抵押从银行贷款。这就是品牌和人格的力量。
5、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 选:《庄子·德充符》 【译文】 只要有过人的德行(充分的负责、忠诚、奉献及出色地表现),形体上的不足就会被人遗忘。 【评说】 他93 岁去世,蹬三轮近二十年,为300 个贫困孩子捐出35 万元助学款。 一个冬天,他到天津耀华中学,递上饭盒里的500 元,说:我干不动了,以后可能不能再捐了, 这是我最后的一笔钱。老师们全哭了。他叫白方礼,一个已经离去的普通老人。我们可能无法达到他的道德高度,但我希望他的故事被您传诵。 6、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选:《论语·学而》 【注解】 鲜(xiǎn):少。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神色伪善之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喜欢在表面奉承的人,也必定喜欢于背后诋毁。 【评说】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与物质的富足相比, 精神的丰富更能决定我们拥有怎样的人生。 拥有一颗平常之心,不追逐功名利禄,不阿谀奉承,不矫揉造作,而被浩然正气和万丈豪情所充实。如此憧憬未来, 如此守望梦想,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7、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选:《论语·学而》 【译文】 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道义(不要毫无顾忌不分善恶地讲信用),才可兑现诺言;恭敬要符合礼法(真正的恭敬不是阿谀奉承),才能远离耻辱。 【评说】 南非总统曼德拉曾被关押27 年,受尽虐待。他就任总统时, 邀请了三名曾虐待过他的看守到场。当曼德拉起身恭敬地向看守致敬时,在场所有人乃至整个世界都静了下来。 他说: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仍在狱中。
8、子曰: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选:《论语·学而》 【译文】 孔子说:虽然贫穷,却坦然、快乐,即使富裕,也要做行善、谦恭、为社会作贡献之人。 【评说】 单纯的经济增长会使社会的经济、文化失去平衡。金钱至上观会把一切变为金钱能够购买的东西:瓦解制度,破坏法律,收买权利,最终导致整个社会的可购买化、金本位化,使社会结构趋于崩溃和混乱。 所以富人不仅要谦恭,而且要在内心里尊重穷人、尊重穷人的劳动和回报社会。而穷人须人格独立,也叫修养和道德。对于富贵不巴结,不记恨,却尊重财富, 积极向上,努力获得。
9、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选:《论语·阳货》 【注解】 荏(rěn):柔弱,怯弱。 窬(yú):穿墙和爬墙。 【译文】 孔子说:神色严厉而内心空虚,用小人来作比喻,大概就像钻墙洞的小偷吧! 【评说】 有一种人,表面上看起来很严厉,但内心没有原则,思想空虚,装样子吓唬人。这种人经常以严厉去压制空虚和潜意识里浪荡不羁,而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灵魂深处感到痛苦与空虚的自我迷失,还有对现实只剩下不安和绝望。
10、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选:《论语·里仁》 【译文】 孔子说:君子识大局、明大理,不发不义之财。而小人只知道从小利和个人得失考虑问题,不顾及他人感受和社会公益。 【评说】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和印度国家大会党领袖甘地说“社会7 大罪恶”: 1. 搞政治而不讲原则。 2. 积累财富而不付出辛劳。 3. 享乐而没良知。 4. 有学识而没人格。 5. 做生意而不讲道德。 6. 搞科学而不讲人性。 7. 敬神灵而不做奉献。
11、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选:《论语·宪问》 【译文】 孔子说:有德行和修养的人, 一定有好的言论,有好的言论之人不一定有德行和修养。 【评说】 一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去某小学签卖她的新书。烈日高照。孩子们挥汗如雨,排长队买书到偶像桌前求签名。一孩子在书店买的同样是这个阿姨出的书,捧上请作家签名。然而,此作家板着脸推开了孩子的手:不是今天买的,不签! 呜呼!你还配是儿童文学作家? 一个文人,一个著名作家,当然是非常“有言”了,有的甚至是“著作等身”,但却并不一定有好的道德修养。呼唤:德者有言。唾弃:文人无行。
12、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选:《道德经》七十九章 【译文】 上天没有远近厚薄,常常会关照善人。 【评说】 孝悌、忠厚、诚信、助人之人,定会有好的机遇和收获。 人在做,天在看,地已知。相反,违心、欺骗、作恶之人, 迟早会把自己推向死亡之渊。
13、人有三不祥:幼而不肯事长,贱而不肯事贵,不肖而不肯事贤。 选:《荀子》 【译文】 人有三件不吉祥的事情: 年轻不肯侍奉年长,位低不肯侍奉位高,愚钝不肯侍奉智者。 【评说】 狂妄者往往有点才气,但无知,因无知而不能正确估量自己这一点才气。这是少年人易犯的毛病,阅历常能把它治愈。傲慢者却多半是些毫无才气的家伙,不但无知,而且无礼, 没有教养。这差不多是一种人格上的缺陷,极难纠正。
14、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选:《论语·子路》 【译文】 孔子说:君子安静坦然而不傲慢无礼,小人傲慢无礼而不安静坦然。 【评说】 志得意满时,需要淡然,给自己留一条退路;失意落魄时,需要泰然,给自己觅一条出路;平常心境时,需要坦然,自重而不炫耀, 自信而不傲慢,自强而不失谦逊。
15、士君子尽心利济,使海内少他不得,则天亦少他不得, 即此便是立命。 选:《省心录》 【译文】 靠正道谋生的人都尽心尽力去做些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事,这使得世人都离不开他, 老天爷自然也离不开他。 如此做法才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最好途径。 【评说】 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人。光明磊落,坦荡谦恭,克己奉公, 心存感恩,时常助人。 这样的人有谁愿离开?
16、事后论人,局外论人,是学者大病。事后论人,每将智人说得极愚;局外论人,每将难事说得极易。二者皆从不忠不恕生出。 选:《省心录》 【译文】 事情过后议论别人,身在局外议论局内人,是做学问的人最容易犯的毛病。在事后议论别人,往往将聪明人说得极其愚笨;身在局外议论局内的人,往往将困难的事情说得极其容易。这两种毛病都是由待人不忠诚、不宽容而引起的。 【评说】 事后议论人,是担心我不如他;局外议论人,是嫉妒他比我强。总有自以为是的人, 喜欢在背后指点江山。滔滔不绝,愚蠢就暴露无遗。洗耳恭听,智慧反而快乐生长。
17、轩冕而敬,伪也;匿就而爱,私也。 选:《曾国藩家书》 【注解】 轩冕(xuān miǎn):指为官或显贵。 【译文】 看到衣冠楚楚(延伸为金钱和权力)的人就献媚地尊敬, 是虚伪;见到心爱的(物品)就隐藏起来,而不与人分享、不创造价值,是自私的行为。 【评说】 当一只玻璃杯中装满牛奶的时候,人们会说“这是牛奶”; 当改装菜油的时候,人们会说“这是菜油”。只有当杯子空置时,人们才看到杯子,说“这是一只杯子”。 同样,当我们心中装满财富 、权势、自私与成见的时候, 就已经不是自己了。人往往热衷拥有很多,却往往难以真正地拥有自己。
18、子曰:苟至于仁矣,无恶也。 选:《论语·里仁》 【译文】 孔子说:如果一个人一心向善、向上,这个人便没有令人厌恶的地方,而且心中充满美好,眼中无恶人,处处是风景。 【评说】 一个人越聪明、越善良, 他看到别人身上的美德越多; 而人越愚蠢、越恶毒,他看到别人身上的缺点也越多。 ——托尔斯泰
19、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嗜。 选:《菜根谭》 【注解】 减:节省。 嗜(s hì):品尝。 【译文】 在经过狭窄的道路时,要留一步让别人走得过去;在享受甘美的滋味时,要分一些给别人品尝。 【评说】 天津蓟县盛产柿子。农民往往会在枝头,留下一些熟透的柿子,这是特地留给喜鹊的食物。 当农民收获柿子的时候,也在想着喜鹊如何过冬,便给它们留下足够的食物。留在树上的柿子,吸引了许多过冬的喜鹊,直到春天也不肯飞走。它们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而也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 因此,给别人留有余地,哪怕是动物,往往也是给人类自己留下生机和希望。
20、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隐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 选:《菜根谭》 【译文】 不责备别人的小错,不揭发别人的隐私,不惦念以前的猜疑和仇怨。这三种修为不仅可以培养德行,还能让自己远离祸害。 【评说】 世上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纷争,若要与人和谐相处, 就应当以恕己之心恕人,以责人之心责己。 你若要彩虹,就得宽容细雨; 你若要丰收,就得宽容粪肥。宽容别人就是善待自己。一个人的心中如果装不下“宽容”,生活就如同在刀锋上行走,稍不小心就会伤人伤己。
21、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选:《小窗幽记》 【评说】 看《阿甘正传》有感: 阿甘从小被人看作“傻子”。在“傻子”面前,我们有太多的差距与丑陋。 阿甘诚实守信,认真专注, 专心勇敢,重情轻财,律己身先。正因他具备这些美德,才一次又一次地成功。这成功对所谓的“聪明人”形成了莫大的讽刺。
2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选:《庄子·养生主》 【注解】 有涯:指生命。 无涯:指知识。 随:追求。 殆:危险,疲困。 已而:既然如此。为知:追求知识。 【译文】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穷的,以有限的生命单纯去追求无穷的知识,就会搞得精疲力竭。既然如此,只埋头去追求知识的人,就只能弄得疲困了。 【评说】 学习要加,骄傲要减,机会要乘,懒惰要除。 这个世界既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权人的世界,它是有心人的世界。
23、夫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 选:《庄子·山木》 【译文】 以利相交的人,碰到困难大多互相指责、不顾情分、就此分手。 【评说】 “妓女法则”: 给钱就干, 给钱就什么事都办得成,不给钱就什么事也办不成。 金钱已经成为有些人活动的万能通行证,这是社会陷入迷惘和混乱的一个主要标志。 “妓女法则”对社会风气的危害要比妓女本身更为深重也更为负面。
24、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选:《论语·里仁》 【注解】 不逮(dǎi):不足之处, 过错。 【译文】 孔子说:古人不轻易把话说出口,恐怕说出来做不好而觉得可耻。 【评说】 卖弄口舌是非多, 谨思慎言风险少; 追名逐利心浮躁, 韬光养晦能成名。
25、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选:《道德经》六十三章 【译文】 轻易发出诺言的人,必定很少能够兑现,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势必遭受很多困难。 【评说】 诺不轻信,故人不负我;诺不轻许,故我不负人。 感情归感情,事情归事情。彼此能力以外的承诺,信了是勉强,许了是压力。 情分由浅而深在于相惜, 情分由深而浅在于相负。彼此间的辜负,往往不是心的背叛, 而是轻信或轻诺。朋友之间, 互相帮助的初衷是好的,但是也要量力而行。
26、敬他人,即是敬自己;靠自己,胜于靠他人。 选:《菜根谭》 【评说】 一生意人到佛前求利润。 跪拜时发现还有一人也一同行礼,看长相与所拜佛像有些相似。 生意人:阁下是谁? 那人:我是你拜的那佛。 生意人:是佛还拜自己? 那人:是。这世界只有靠自己努力才可改变命运,指着别人永远发不了财。
2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选:《论语·里仁》 【译文】 孔子说:见到有道德、有才能的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 见到品德差、水平低的人,就该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类似的地方。 【评说】 差距是这样炼成的:别人休息的时候,你在加班,或参加各种培训班;别人嘲笑的时候,你在闷头苦干;别人想着如何找工作的时候,你在想着如何做得更好;别人抱怨的时候,你在思考解决之道;别人在想着归入哪一派时,你在寻求专业突破。
28、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选:《论语·雍也》 【注解】 罔(wǎng):蒙蔽。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是为正义、正直而生存,但虚伪、欺骗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那只是他侥幸地避免了灾祸。 【评说】 虚伪和欺骗是在用自己和家人的脸面透支生命!
29、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选:《朱子家训》 【译文】 做好事只想让别人知道, 不是真想做好事;做坏事唯恐别人知道,那是做了大坏事。 【评说】 高调慈善似乎是把双刃剑, 披红挂绿,情何以堪? 过度包装的慈善,已与人性善良回归的本质愈行愈远。
30、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 选:《文子》 【注解】 《文子》:作者为文子本人。老子弟子,年轻时从师于孔子。 【译文】 不把水抽干来捕鱼,不将森林烧毁来捕猎。而有人就是为眼前利益而践踏长远利益。 【评说】 可能毁掉我们的十样东西: 1. 没有责任感的享乐; 2. 不劳而获的财富; 3. 没有是非观念的知识; 4. 不道德的生意; 5. 没有人性的科学; 6. 没有牺牲的崇拜; 7. 随性而出的暴躁; 8. 没有理性的盲从; 9. 没有克制的喜欢; 10. 恣意付出的恋爱。
31、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选:《孟子·尽心下》 【译文】 智者一定是自己先明白了再使人明白,如今有的人自己还在糊涂却硬要叫人明白。 【评说】 自己不懂,又好为人师,实在是病得不轻;嘴里喊着“空杯心态”,但哪一刻放下自满,安静地倾听?
32、仁之所在无贫穷,仁之所亡无富贵。 选:《荀子·性恶篇》 【注解】 亡(wú):同“无”。 【译文】 道德仁义所在,虽贫穷,不以为苦;道德仁义缺乏,虽富贵,不以为乐。 【评说】 假设人生一世只需10 袋米。有些人却还在为20 袋米烦恼,为30 袋米痛苦,为40 袋米犯罪,为50 袋米走向刑场。难道他们真的没看见,有多少人穷尽了一生,只为了那聊以糊口的一袋米。 适度的贪婪是追求,无度的追求是贪婪。追求与贪婪仅一步之遥、方寸之间。
33、不恒其德,或承之羞。 选:《易经·恒卦·爻辞》 【译文】 人不能坚持自己的道德标准,免不了要遭受耻辱。 【评说】 道为规律,德为仁爱。坚守道德,就是坚守自己的人格与人性。人若失去了道德,便与禽兽趋同。 在说着人话的兽群中,随处可见虎狼般凶残,蛇蝎般狠毒,鹰隼般尖利,豺狐般狡诈, 猪狗般苟且,猩猴般机巧,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人一旦靠倾轧而谋取,虽富足而不快乐,虽高位而不荣光,唯有功利,何言幸福?
34、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徳,厚之至也。 选:《易经·谦卦》 【注解】 伐(fá):功劳,功业。 【译文】 有功劳而不自夸,有功德而不自居,这才是厚重仁德。 【评说】 谦是一种美德,与炫耀相对。是有身份、有地位、有涵养的君子必备素养。 才高而不自恃,心高而不自傲,功高而不自居,名高而不自夸。
35、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选:《中庸》 【注解】 鹄(gǔ ):箭靶的中心。 诸:“之于”的合音。 【译文】 孔子说:射箭的方法像做人的道理,射不中靶心就要反过来问自己,看有没有做好,功夫够不够。 【评说】 现代人面对生活的压力采取大吃大喝、唱歌跳舞、逛街购物的方式化解。实际生活中的事情都是一环扣一环的,今天用这种方式解压、明天用那种方式解压,结果压力仍然解之不尽,而生活却愈走愈远。 实际,这一切都是你自己造成的。
36、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选:《论语·为政》 【注解】 信:信用。 其:那。 可:可以,行。 【译文】 孔子说:人如果不诚信,不知道他还有什么事可以做好。 【评说】 马云谈信用: 我更相信,未来企业家之间的竞争,再也不是谁先掌握政策,谁先有货币,谁有更多的资本,或者是谁有一个叫李刚的父亲。未来企业家之间的竞争,不是文凭的竞争,未来企业家之间的竞争,是信用的竞争,谁信用越好,谁越会成功。
37、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选:《论语·阳货》 【译文】 孔子说:看似忠厚实际没有道德准则,言行不一、四方讨好、八面玲珑的人,是败坏道德的小人。 【评说】 生活中有小人。小人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识别小人。不识别小人也不可怕,可怕的是身在小人圈还不自知。 对付小人,就像对付没有烧透的煤。碰碰,才会燃烧;晾着,自然就熄了。
38、功崇惟志,业广推勤。 选:《尚书·周官》 【译文】 (一个人)功劳崇高,主要体现在他的志向上,业绩广大,全凭借他的勤奋努力。 【评说】 能登上金字塔的动物有两种:一种是鹰,一种是蜗牛。 为何鹰可以?因为它天资奇佳,搏击长空。为何蜗牛可以?因为它自知资质平庸,所以坚持一步一脚印,永不放弃。 为什么其他动物很难?因为高不成低不就,没有太高能力,不愿从底起步,更没耐心。
39、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 选:《尚书·君陈》 【注解】 济:补益。例:无济于事。 【译文】 有忍耐精神,所为才能成功;有宽容胸怀,德行才能广大。 【评说】 忍耐可以走得远,宽容心中天地宽。
40、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 虽州里行乎哉? 选:《论语·卫灵公》 【注解】 蛮貊(mán mò):指南蛮、北狄。比喻未开化的民族。 州里:泛指地方乡里。 【译文】 孔子说:只要说话忠实诚信,做事忠厚、谨慎,虽然在蛮荒落后的国家也能行得通。反之,如果说话不忠诚、不诚信、做事不忠厚、不谨慎,虽然是近在自己的乡里,你能行得通吗? 【评说】 有人问,成功有捷径可走吗? 我说有,就是努力、坚持、诚信和敬畏。无论是在东方还 是西方,也无论倒退2000 年, 还是再过2000 年,都不会过时。
41、子曰: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任人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选:《论语·阳货》 【译文】 孔子说:庄重不致遭受侮辱,宽厚会得到众人的拥护, 诚信就能得到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善于奖励就能够差遣人。 【评说】 态度庄重,处世宽厚,待人诚实,做事勤奋且执行力强, 善于管理,懂得奖惩,这不就是合格经理人的标准吗?
42、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选:《论语·卫灵公》 【注解】 孙(xùn):谦逊。 【译文】 孔子说:君子以道义作为做人的根本,依照礼义、谦逊的言语、诚实的态度为人处世。 【评说】 骂人话“王八蛋”的由来: 孔子曾经提出“八端”的概念,既“孝,悌,忠,信,礼, 义,廉,耻”。此八端指的是做人之本,忘记了这“八端” 也就是忘了基本的做人根本。 现代社会以讹传讹,把“忘八端”口语成了“王八蛋”。
43、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选:《论语·子罕》 【译文】 孔子说: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这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是最后才凋谢的。 【评说】 严寒使大部分植物灭绝,但却产生了耐寒的松柏。 战乱使周王朝衰微,孔子发出感叹:松柏傲寒而屹立, 多么像在乱世和逆境中保持崇高尊严和气节的人啊! 所以,古人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赞美它们经冬不凋的品质,也就是赞美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坚持真理、守卫正义的人们。
44、子曰: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选:《论语·卫灵公》 【注解】 没(mò):去世。 称(chēng):肯定,符合。 【译文】 孔子说:君子害怕的是到了去世的时候,还没有做出什么令人肯定的事。 【评说】 1992 年一艘从中国出发的货船在太平洋上遭遇强烈风暴, 船上2.9 万只塑料玩具鸭坠入大海。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其中一万多只玩具鸭组成的“鸭子舰队”在海上漂流了14 年之后, 竟抵达英国海岸。后来,这些鸭子售价激涨百倍。 【启示】 一个人的价值并不在其出身,而在于他谱写什么样的人生履历。
45、孔子曰: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选:《论语·季氏篇》 【注解】 不及:赶不上。 探汤:把手伸到滚烫的水里,指要赶紧躲避开。 【译文】 孔子说:看到别人好的地方, 赶紧学习,生怕赶不上;看到坏的事情,就像手伸到滚开的水里一样,马上缩手撤回。 【评说】 智慧,是因为有差距而毫不吝啬地学;堕落,是来自于一开始毫不拒绝地喜欢。
46、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选:《论语·学而》 【注解】 慎终:人死为终,这里指父母的去世。 追远:追忆祖先。 【译文】 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 【评说】 清明祭祖,缅怀思念,是敦亲睦族的表现。 对逝去的故人追怀,是培养人们反哺报恩的观念。知恩感恩,民风自然淳厚,这也是儒家之所以重视丧葬的原因,目的是教化人心。
47、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选:《论语·子张》 【译文】 子张问:什么叫四种恶政呢? 孔子说:不经教化便加以杀戮叫做虐;不加告诫便要求成功叫做暴;不加监督而突然限期叫做贼, 同样是给人财物,却出手吝啬,叫做小气。 【评说】 宁波一中学图书馆无门无管理员。 有人问:怎么不设管理员? 校长:6 人一年30 万工资, 只要丢书不超30 万就值;偷书是受教育不够,多看书多受教育, 偷拿过书也会放回书架。年终盘点,原来10 万册书变成了10 万6 千册。 【启示】 不教而杀谓之虐,为什么总有人说中国人素质低?
48、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 威而不猛。 选:《论语·子张》 【译文】 子张问:什么叫五美? 孔子说:君子给人以恩惠自己却没什么损失,差遣使用百姓却没有什么怨恨,有欲望却不贪心,泰然自若却不骄傲, 威严却不凶猛。 【评说】 男人五美: 1. 豪放之美:光明磊落, 襟怀坦白,与人为善,难得糊涂。 2. 乐观之美:遇到为难, 诙谐幽默,不悲不怒,依然如故。 3. 将帅之美:款待客人, 头脑清醒,风度文雅,不贪杯盏。 4. 勇敢之美:受到委屈, 拍案而起,慷慨陈词,据理力争。 5. 君子之美:诺言贵重, 讲究信誉,办事果断,表里如一。
49、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 虽得之,必失之。 选:《论语·卫灵公》 【注解】 知及之:知,知识。及,达到。之,人心。 【译文】 孔子说:知识已经得到并影响一个人的心,但却不能持守仁德,这样虽然得到了知识, 但必定会因为没有正心正念的根本而失去它的意义。 【评说】 爱好仁德而不学则愚昧, 崇尚诚信而不学则害人,重视直率而不学则刻薄,强调勇武而不学则成乱,偏求刚强而不学则轻狂,喜欢求知而不学则飘荡无根。
50、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选:《论语·卫灵公》 【译文】 孔子说:面对着仁德、正义的事,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 成语“当仁不让”源出于此。 【评说】 “不让”即是争。 儒家一贯师道尊严,学生不可违背老师。而此处的“争” 重在“争先”而非“争夺”。争相为仁行善反而有助于促进责任传播,提升社会的道德境界。成就仁德、忠恕、智慧的前提下, 孔子鼓励赶超和飞跃。 好学生若要对得起老师教诲,就一定要努力超越师者的知识道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