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黑匣子”的前世今生——航空安全S2E1_yankee的博客

 红豆居士 2015-03-28
“黑匣子”的前世今生——航空安全S2E1X

“黑匣子”之父大卫·华伦(David Warren,1925-2010)博士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美地区的航空工程师开始研发能够纪录飞机轨迹和状态的装置。受制于当时的科技,研究人员是以照相感光底片、锡箔或钢丝为记录媒介。1939年,法国马里尼亚纳试飞中心尝试使用滚动式的照相感光底片纪录飞机的高度及速度变化。1942年,芬兰航空的工程师VeijoHietala 发明了一种名为“MataHari”的机械装置(图1),作为芬兰空军战斗机的飞行纪录装置及失事调查工具,现收藏于芬兰坦佩利(Tampere)的间谍博物馆。
“黑匣子”的前世今生——航空安全S2E1 图1采用照相感光底片纪录资料的黑匣子
1、“黑匣子”的诞生
1953年,澳洲大卫·华伦(DavidWarren)博士的父亲因一场空难罹难。悲伤之余的华伦想到了便携式录音机的原理,发明了一个以钢丝为记录媒介的“黑匣子”。它能持续纪录4小时的录音和8项飞行资料,并将之命名为“ARL-Flight Memory Unit”。遗憾的是这个足以改变航空史的发明并未受到澳国家航空研究实验室(ARL)的重视。
“黑匣子”的前世今生——航空安全S2E1 图2第一代“黑匣子”ARL,地面解读装置
华伦博士受邀前往英国寻求发展,并在1958年开始量产ARL型“黑匣子”,安装在英国的民航机上作为失事调查的工具。在这期间,DHComet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