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匣子”之父大卫·华伦(David Warren,1925-2010)博士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美地区的航空工程师开始研发能够纪录飞机轨迹和状态的装置。受制于当时的科技,研究人员是以照相感光底片、锡箔或钢丝为记录媒介。1939年,法国马里尼亚纳试飞中心尝试使用滚动式的照相感光底片纪录飞机的高度及速度变化。1942年,芬兰航空的工程师VeijoHietala 发明了一种名为“MataHari”的机械装置(图1),作为芬兰空军战斗机的飞行纪录装置及失事调查工具,现收藏于芬兰坦佩利(Tampere)的间谍博物馆。 ![]() 1、“黑匣子”的诞生 1953年,澳洲大卫·华伦(DavidWarren)博士的父亲因一场空难罹难。悲伤之余的华伦想到了便携式录音机的原理,发明了一个以钢丝为记录媒介的“黑匣子”。它能持续纪录4小时的录音和8项飞行资料,并将之命名为“ARL-Flight Memory Unit”。遗憾的是这个足以改变航空史的发明并未受到澳国家航空研究实验室(ARL)的重视。 ![]() 华伦博士受邀前往英国寻求发展,并在1958年开始量产ARL型“黑匣子”,安装在英国的民航机上作为失事调查的工具。在这期间,DHComet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