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酎酒·厚酒·薄酒·苦酒

 泺源书院 2015-03-28

酎酒·厚酒·薄酒·苦酒 

   酒,不等于酒精,纯酒精没人敢喝。酒,也不等于稀释的酒精,那个酒精味,顶不住,所以,用食用酒精勾兑的酒要加香料香精。

   古代没有香料香精,也没有食用酒精,所有的酒都是纯粮酿造。把水分刨除,剩下的,99%是酒精,1%是其他几百种有机分子。这个1%极其重要,有了这1%才是酒,没有这1%就不是酒,凡是纯粮酿造就一定有这1%。这1%的几百种有机分子之间的比例则决定酒的好赖。古人不懂这些,但照样酿出好酒。

   最好的酒,叫酎,或叫酎酒。酎酒通常需要发酵三次。第一次发酵而成的酒,掺新料再发酵,再发酵而成的酒再掺新料再发酵。发酵一次,需几个月甚至一年,发酵三次需两三年。现在酿成的酒需要存放两三年,让酒液里的各种有机分子互相发生化学反应。而酎酒却是连续发酵两三年,让几百个品种的霉菌、酵母菌分泌的几百种酶催化几百种有机分子发生化学反应,可以想见,与现在存放两三年的酒相比,酎酒品质更好,风味更好。这样的酒,百姓不能喝,必须进贡,故有“天子饮酎,百姓饮酒”之说。可是天子一个人撑死、醉死也喝不了多少,于是,王侯将相、皇亲国戚都跟着天子喝酎酒。酎酒难道必须重复发酵三次吗?其实可以灵活掌握,供不应求时发酵两次也行,若不急着喝则发酵四次。酎酒这么好,可惜今天喝不到,因为失传了。现在偶有自称酎酒的酒,但绝不是古代工艺的酎酒。酎酒那么好,难怪那么多天子嗜酒成性,那么多王侯将相、皇亲国戚醉生梦死。

   在古代,酎酒是定点生产,并不普遍,普遍的是厚酒。厚酒的“厚”是厚重,形容酒的品质和风味。古代因为都用纯粮酿酒,所以几乎都是厚酒。虽然只发酵一次,但也足够“厚”的了。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这是江湖,文雅一点,叫“厚酒肥肉”,这个成语相当于“朱门酒肉臭”这句诗。酎酒工艺失传了,但厚酒工艺传到今,只要按传统工艺,用纯粮酿造,现在每个酒厂都能酿出古代的厚酒。可是,出厂的却不是厚酒,因为厚酒的成本太高。几斤粮食出一斤酒,发酵几个月甚至一年,存放一两年、两三年,不仅成本高,而且占用资金。普遍的做法是:购进食用酒精,兑水,兑香料香精,就成了,但香料香精毕竟不是酒的天然风味,那么就再加一点厚酒,这就是不错的了,但是,总得有点纯粹的厚酒以装点门面。

   薄酒,在古代主要是谦称,“略备薄酒”云云,现在仍然这样谦称。但是古代确实有薄酒,是指寡淡的酒,酒精度很低。古代还有水酒,是指“一宿酒”,即只发酵一夜的酒。一般为家酿。要来客人了,发现没酒了,头天晚上,下料下曲,翌日过滤,用来招待客人。这种情况不常有。水酒这个词也像薄酒一样用作谦称。

   苦酒,古今皆用于比喻痛苦、心酸。但古代也确实有苦酒,工艺没把握好,酒质低劣,口味苦、辣、暴,甚至酸。古代没有香料香精,没法挽救。现在的酒厂,酿酒技术不怎么样,也不钻研,经常酿出苦酒,但不要紧,加香料香精就是了。你想喝到苦酒,比喝到厚酒还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