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王尚文<论语文课程的复合性>

 老包书屋 2015-03-29

    《论语文课程的复合性》是王尚文教授发表在《课程 教材教法》06年第12期的文章。今日读来,颇觉王教授思考深刻,关注语文教育前沿问题,给人启发很大。现将自认为重要的论述摘录如下。

     王教师首先在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语文课程应该是语言教育与文学教育的复合。但是这二者各有独当之任。文学教育与语言教育具有各自的“独当之任”很让人受教益。

   “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是语言教育的独当之任。“语言教育就是母语教育,任何一个中国公民都必须接受系统的母语教育,都必须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是人之为人生存的需要,同时这也是传承、弘扬民族精神的需要。”

    “文学是人学,它能使读者在文学作品的字里行间发现作者的生命体验,产生共鸣共感,由此而认识自己,理解他人,并把美还给美,把丑还给丑,进而使美的更美,使丑的更丑,最终把人的感情、精神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这就是文学教育的独当之任。

    语文课程复合性特征,就是要肯定语言教育、文学教育各自相对的独立性。“如果无视这种相对的独立性,所谓必要性就有落空的危险。语言教育虽然离不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但最后总要落实到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知识与能力上,尽管它可以运用文学作品的语言作为例子,但它却担负不了文学教育的任务。”“文学教育的核心是对人的生活、人的命运进而对人的生命体验最后落实到人之为人的人性、人情、人道的感受与感悟,这与以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知识、能力为旨归的语言教育毕竟是两回事。”同时“文学教育也不可能取代语言教育,它进行的是精神教育、心灵教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虽然与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有关系,但我们不能因此而丧失自我反思的机会。

这是语文课程中文学教育与语言教育相对独立性。在语文教育研究与实践中,这种复合性存在一些什么问题。

     王老师首先探讨的是语文课程“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

    语言教育教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文学教育教学生从文学作品中反思自己,认识自己,提升自己。

教什么?

  语言教育要做到科学、系统的汉语知识与典范的汉语言作品双管齐下,并使之相得益彰。科学、系统的汉语知识能使学生对汉语有一个较为全面、深入的理性认识,并为培养准确、灵敏的语感打下必要的基础。典范的汉语言作品的阅读、理解旨在提升学生的语感能力,也为汉语知识的学习提供充分的例证。---------文学作品也可以成为语言教育的材料,但必须服从语言教育的需要。”

  文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当然是优秀文学作品的品味、鉴赏,固然也应有必要的文学知识为基础为其辅助,但它主要不是文学知识教学也不是文学评论教学,而是重在对文学作品中人的生命体验的发现,尤其贵在对自我、对他人的认识、理解,在潜移默化中使自己‘变得更好’(巴金语)。”

    怎么教?

   “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都是语言教育的教学形态,它们分别对应于语言教育所要培养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文学教育的主要教学形态是文学作品的鉴赏教学。文学作品的阅读和非文学作品的阅读固然有共通之处,却有各不相同的特质,若以阅读非文学作品的态度、习惯、方法去阅读文学作品,往往就进不了文学之门,更不用说登堂入室了。”

    教师应该清新认识到一点:一篇文章是该教语言还是应该教文学,自己上的某一堂语文课定位是语言课还是文学课。如果既不是在教语言又不是在教文学就不是语文课。语文教育一分为二,就是“语文教师每上一堂课都应首先弄清它侧重于语言教育还是侧重于文学教育,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更不能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