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漩涡他汀”立普妥百亿故事

 中国生命营养 2015-03-29

现今,辉瑞可以说是全球第一大药厂,这一地位的成就,不得不提及其两大产品:万艾可和立普妥。其中,“立普妥”这个曾经高达百亿美元销售额的“重磅炸弹”,为辉瑞成为全球第一大药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立普妥的诞生可以追随到上世纪80年代。

1985年,帕克-戴维斯制药公司的科学家继山德士公司来适可(氟伐他汀)之后,成功研发出第二个全人工合成的他汀—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之后的临床研究显示,疗效与安全性相当卓越,均优于已上市的他汀药物。

华纳-兰伯特公司(Warner-Lambert,帕克-戴维斯制药公司的控股公司)意识到他们挖到了金矿。但又对其子公司的市场开拓能力深为担忧,必须借助外部销售力量方能将市场做大,在众多的追求者中,华纳-兰伯特对辉瑞制药公司情有独钟。当时,辉瑞制药公司凭借其强大的营销能力而创造出多个年销售超过10亿美元的重磅炸弹药物,在药界名声鹊起,公司已上升为全球第 5大制药公司。

这时的辉瑞自己没能研发他汀类降血脂药物,但早就觊觎这个火热的市场。当华纳-兰伯特公司扣响辉瑞的大门时,双方一拍即合。1996 年,两家公司达成了共同推广的协议。

1997年,FDA批准了阿托伐他汀,商品名立普妥,一段药品史上传奇销售的神话就此上演。

当立普妥刚上市时,便得益于默克公司的4-S研究进展:人们对患高血脂的危机意识和医生对降脂药的信任得到了普遍提高。立普妥迅速在市场上攻城拔塞,上市仅一年,即1998年6月,立普妥已经占领了 18% 的市场,仅次于占 37% 的舒降之。

通过与辉瑞的联姻,华纳-兰伯特获得远远超过其预期的收益。1999 年底,华纳-兰伯特趁热打铁,与美国家庭用品公司(American Home Products)——也就是后来的惠氏公司(Weyth)达成合并协议。

合并可能令共同推广协议生变,这对于辉瑞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共同销售立普妥绝不是辉瑞的真正意图,取得对立普妥的完全控制才是其真正目的。于是辉瑞打破制药行业温文尔雅的、你情我愿的并购传统,立即向华纳-兰伯特提出强行收购要求,并动用共同营销的合同中的一些条款阻止华纳-兰伯特与美国家庭用品公司的合并。2000年,辉瑞如愿以偿,以高达900 亿美元的金额赢得了这场制药行业有史以来金额最大的收购战,立普妥因此曾被华尔街戏称为“漩涡他汀”(turbostatin)。

辉瑞取得了对立普妥的最终控制权,其可怕的市场大军随即全体动员起来,不遗余力地向公众传达信息的同时也加强对医生的宣传教育:

对于公众的两条信息简单不失力度,第一:高胆固醇血脂症患者并不一定外表显得不健康。第二:了解你的血脂指数,即你血液中坏胆固醇的水平,每100毫升血液中含 160 毫克以上的胆固醇是相当危险的,而 100 毫克以下则是最佳的。一夜之间,许多人发现自己变成了“病人”。

针对医生的宣传攻势更是迅猛无比。向医生们介绍药品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要想跨进医生的大门,推销员必须了解医学的最新趋势。辉瑞对多达 1.3万人的销售队伍进行高强度的培训和测试。一次为期五周的新人训练甚至包括解剖学和生理学等的各种基础课程。接受训练的人要在辉瑞校园的模拟诊所中接受封闭式训练,历经数个星期并要求通过各种模拟推销测试。

“在模拟训练课上,经验老到的销售代表扮演匆匆忙忙、脾气暴躁的医生。受训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凭借自己的能力和产品医学知识推销出立普妥。”

一位立普妥的推销员回忆到:辉瑞在立普妥的销售策略上彻底革新了医药行业针对普药营销的传统模式,开创大军团作战、简单信息大轰炸的营销方式,成就了单药年销售额达129亿美金至今无人可及的顶点,他汀市场达到历史的顶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