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宫旧藏铜炉 欣赏-头条网

 兔兔的窝 2015-03-29

明 铜蚰龙耳炉

高8.6厘米,口径14厘米

清宫旧藏

铜炉圆形,形近于簋。平口外侈,收颈,鼓腹下垂,圈足外撇。双环耳起自颈部,收于腹鼓处。器外底饰凸雕双龙纹,二龙逶迤团成一圆,圆心有减地阳文4字楷书:“内坛郊社”。

此炉形制规整,线条顺畅,小巧中透出大气。平口厚实,双耳古拙。虽然使用痕迹明显,皮壳却毫发未损。清代宫藏宣铜器中也有在器底款识外围绕二龙的类似图案,但龙的形象不太相同,刻画也粗细有别。此炉外底龙纹雄劲有力,龙发从两角间前耸,呈怒发冲冠状,龙张口,龙眉向上,细脖,其特征属比较典型的明代龙纹。2010年,耿宝昌先生鉴定此炉为明代器。(文字:李米佳)

明 铜冲耳三乳足炉

通高22.2厘米,口径14.2厘米

清宫旧藏

铜炉圆形。口沿略外侈,收颈,鼓腹,三乳足。口沿上左右两边起冲耳。盖鎏金,盖钮顶端镂空寿字,钮盖间饰俯仰莲瓣纹,钮身和盖面饰镂空宝相花,盖外沿饰一周回纹。器外底有减地阳文3行6字楷书:“大明宣德年制”。

炉皮色老,器表有铸后的流动痕迹。附有配件炉瓦、锡质拔火套和鎏金铜盖。一般来说,香炉还有一些配件,除上述的炉瓦、拔火罐分别起到隔火和助火的作用。有些香炉还另配有香铲、香箸、香瓶及香盒等。(文字:李米佳)

明 铜冲耳三乳足炉

高6.7厘米,口径10.6厘米

清宫旧藏

铜炉圆形,器表略呈黑漆色。唇边外侈,收颈,鼓腹,下腹圜收,三乳足。口沿上左右两边起冲耳。器外底有减地阳文3行6字楷书:“大明宣德年制”。附云足铜座。

宣德炉的造型多达数十种,其蓝本多源自古代青铜器或瓷器。如宣德炉中最常见的“冲耳乳足炉”之原型即宋瓷中的“哥窑双耳三足小炉”等。此炉1977年经杨伯达先生鉴定为崇祯年仿。(文字:李米佳)

明 铜冲耳三乳足炉

高11.2厘米,口径14.3厘米

铜炉口外侈,收颈,鼓腹,下腹圜收,三乳足渐起自器外底。口沿上左右各立一冲天耳。器外底有减地阳文3行6字楷书“大明宣德年制”。

此炉秀雅古朴,经长年累积,包浆极厚实坚固。无丝毫浇铸范缝与焊疤,应是以古老的失蜡法铸造。

该器款识在法度谨严中见自然,通过与我院所藏沈度《敬斋箴册》辑字比较,结字用笔颇有其神韵。(文字:李米佳)

清康熙 铜戟耳圈足炉

高7.5厘米,口径10厘米

清宫旧藏

铜炉盏式,鼓腹,口略外倾,圈足内缩。腹左右各饰一戟耳,亦似抽象夔形。器外底有减地阳文楷书“康熙年制”款。

此炉为典型的康熙官方制器风格,可作清代宣铜器的断代标准。流传下来的旧藏宣铜炉,凡盏式造型的多配戟耳或狮耳。据《宣德彝器图谱》所载图式及相关资料,戟耳炉又分为渗金装饰、戟耳鎏金和无金饰三种类型,本器仿制的即为最后一种。 (文字:李米佳)

清雍正 铜台几式炉

通座高11.2厘米,口径9.4×4.2厘米,足距10厘米

清宫旧藏

此炉器形状似台几案,平口,方足,不施金彩。器外底有减地阳文单行六字楷书“大清雍正年制”。炉附铜座,配黄绢面木匣。木匣外有受赏人的签题“世宗御赐”。

据《宣德彝器图谱》所载,当年的台几炉是仿照宋定窑瓷器款式铸造的。而雍正器又是按《图谱》所载样式仿造,甚至连款识位置和书写格式都无二致。该器的意义有二:一是器形非臆造而有所本。从宋定窑至《图谱》再到雍正宣铜器,一脉贯穿,进而也说明至少雍正时期对《图谱》一书是认可的;二是除本身具有国朝年号款外,另有签题佐证为雍正朝器,清宫旧藏器的身份也是重要的保证。 (文字:李米佳)

清雍正 铜冲耳乳足炉

高8.5厘米,口径11.9厘米

清宫旧藏

铜炉圆鼎式。直口,颈略收,鼓腹下垂,腹圆收,三乳足渐起自器外底。口沿上左右各立一冲天耳。器外底有减低阳文三行六字楷书“大清雍正年制”。

清雍正朝一度实行禁铜政策。但宫廷内宣铜器的制造却没有停止,雍正帝还亲自过问,并修改样式。如《雍正四年造办处各作活计清档》:“雍正四年八月初八日铜作,郎中海望持出铜双螭耳罐一件。奉旨:照此罐款式做宣铜的二件、银的二件,螭耳改夔龙式,钦此。于十二月初三日做得银罐二件,……初四日做得宣铜罐二件……。” (文字:李米佳)

清雍正 铜蚰龙耳圈足炉

高5.1厘米,口径13.5厘米

清宫旧藏

铜炉簋形,直口,颈略收,鼓腹下垂,腹圜收,圈足。双耳为抽象的蚰龙造型。皮壳颜色均匀漂亮。器外底有减地阳文三行六字楷书“大清雍正年制”。

此炉造型虽然是宣铜器中最为常见者,但又显出与众不同。除皮壳手感细糯外,其款识为正宗的铸款,笔画转折分明,细挺匀整,布局法度谨严,可作为判断雍正宣铜器铸款的参考标准。(文字:李米佳)

清乾隆 铜桥耳乳足炉

高8.3厘米,口径14.1厘米

清宫旧藏

铜炉圆形,似鼎。口唇圆润,略外侈,收颈,鼓腹,三乳足。器外底有减地阳文三行六字楷书“大清乾隆年制”。

此炉造型敦厚,铜质细腻。底部款识极精致。世上流传并有国朝年号款的乾隆器物其款识分为两种:一是双龙环绕的篆书款“乾隆年制”,二是楷书款“大清乾隆年制”,而清宫旧藏宣铜器中所见款识只有后一种。(文字:李米佳)

清嘉庆 铜冲耳乳足炉

高18厘米,口径22.5厘米,足高3.2厘米,耳高5厘米

清宫旧藏

铜炉圆鼎式,直口,收颈,鼓腹,腹圜收,三乳足渐起自器外底,口沿上左右各立一冲天耳。器外底有减地阳文三行六字楷书:“大明宣德年制”。附黄条:“嘉庆四年正月初六日收梁进忠交古铜炉一件。”原配铜座。

黄条即过去宫廷里系在器物上的黄色纸条,通常记载该物件的来源、安置地点等,往往能给旧藏文物一个较明确的身份。以宣铜器的黄条内容来看,嘉庆朝收进宫中的宣铜器较多,如“嘉庆十年十二月初四日收”、“嘉慶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收铜炉一件,寿意”等等。需要注意的是,黄条反映的不是铸造内容,而是“收进”,所以在断代上不能把黄条与实物归属于同一时期,而只能说明实物至少不晚于黄条时期,此为其一例。(文字:李米佳)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