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没有思想的跟风是无法国际化的 一个美国人的关于“微课程”的奇思妙想被我们奉为至宝而盲目推广,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如果你先在小范围进行实验也可以,要推广,我们起码得首先得弄清楚几个问题吧—— 1、“微课程”的适用范围。 2、“微课程”究竟在提高教学效率上有多大作用。 3、国外的推广范围有多大,已经取得了怎样明显的效果。 4、国内实验证明有确实有哪些明显优势。 这些都要拿出有说服力的数据。 我们决不能因为是“美国”的就趋之若鹜。 我们更不能根本看不到效率而只看到烧钱就盲目推行。 现在有一个奇怪的理论“你不试怎么知道无效”?这不是莫名其妙吗? 从理论上讲,“微课程”是无效的。基础教育要讲求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它的教育特点是“润物细无声”的而并不是显效的。教育是慢的艺术。而“微课程”是以“知识点”为出发点展开教学的,具有鲜明的功利性。它否定了儿童“懵懂学习”的阶段。 即便是从“知识点”展开教学也未必要“微课程”,而要讲求教学环节的有机结合、自然过渡。微课程生硬地强调一个“重点”,其适用范围其实是很有限的。 无论从国际和国内,你都拿不出让让教师耳目一新的“微课程”案例来。 你在根本没有证明其先进性的情况下就侈谈什么“微时代”的到来是荒诞不经的。 自己没有教育思想而盲目跟风的改革是不会实现教育国际化的而只能出现“教育殖民化”。 2015年3月29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