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城老街:繁华依旧如往昔

 haosunzhe 2015-03-29

对观城老街的记忆似乎一直停留在小时候,那会儿最喜欢听妈妈说“走,我们今天去观城”,于是就坐着车一路颠簸到观城。

随着时间的流逝,对观城的很多记忆都已经模糊,只是每年冬天,妈妈特地从观城买来的棉鞋还能勾起对观城的回忆。

城隍庙
繁华依旧如往昔

顺着人流来到城隍庙一片,那个门头历经雨水的冲刷和时间的洗礼,已经显得破旧,淹没在人声鼎沸和门下的各种小吃摊里。

街上店铺鳞次栉比,人群熙熙攘攘,车辆来来往往,好不热闹。不管是店铺里的叫卖声,还是小摊贩的吆喝声,都体现着这一片曾经的热闹和繁华,并且现在依旧如往昔。

木船加工店
曾经沧海 现已是桑田

拐到弄堂里,看到一家木板加工店,两位木匠师傅正在屋里忙活着,屋子里堆满了厚木板,还有一些加工木板的工具。

加工木船的老人就是这屋的主人,他做了几十年的木船,家里人也都从事这一行。据老人说,以前出海打渔的人比较多,对木船的需求量也比较大。墙上“专制各种木船”的字样还清晰可见,只是这里已经没有加工木船,而是转行做圆桌了。

这间老屋是当时的船埠头,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老人的这家木船加工店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店一开就是几十年,但是从去年开始,老人身体一直不好,所以就在家休息了,他的兄弟也已经转行做其他的了。沧海桑田,短短几十载,变化已是如此之大。

老人的树屋
爱花草也爱生活

刚看到这间老屋就被这独特的绿植给吸引住了,屋外零散放置着些花花草草,想必主人定是个热爱生活的人。推门进去,老人正拿着放大镜悠然自得地在屋里看书。

因为屋子外面的那棵绿植,经常会让路人驻足拍照,接着老人又拿出了别人拍的一些照片,笑着说我来错时候了,要是在半个月以后,等这树花开了,就更好了。

他说这屋就自己和老伴住着,孩子们都已经搬到其他地方去了,没事就写写毛笔字,天气暖和的时候,还去广场上教小朋友们写,过年的时候写几幅春联送给别人,讨个喜庆。

韩师傅的面店
做着生意却守着回忆

这家手工面店在当地算是小有名气,面店老板韩师傅在十八岁的时候学了这门手艺,说起那段拜师学艺的苦日子,韩师傅仿佛历历在目。

韩师傅说,做面其实很辛苦,天气热的时候,因为担心过夜的面会变质,所以每天凌晨两三点就起床干活,从和面揉粉,到后来的晾晒,整个过程都是纯手工制作,非常累,所以现在做的人也很少了。

面店已经开了三十几年,现在和老婆一起经营着,生意还不错。他的师傅早已去世,当初和他一起学手艺的师妹也不知道有没有继续这门手艺,韩师傅希望不要辜负自己付出的艰辛和他师傅的那份念想。

弄堂里的生活
古朴原始却自得其乐

相比老街两旁的热闹繁华,弄堂里的老人却依旧保持着最原始的生活方式,一眼望去,似乎能窥探到他们生活的全部。老人们在屋檐下折锡箔,在院子里织毛衣,在老年活动室里听戏聊天。

一切终将过去
平凡是生活的主旋律

历史的进程终归抵不过岁月的轮回,不论是“王师北定中原日”英雄般的凯旋,还是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寂寥与落寞。

终归取代不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柴米油盐的平凡生活。唯有青石板上的青苔,和墙角的杂草,在诉说着老街悠长的历史。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