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条弄堂两种风情

 苏迷 2022-04-20
《苏州日报》2022年04月20日 A08版

  程秋生

  新中国成立前,我住在带城桥弄14号,弄名是因为弄堂口有座平桥名曰带城桥。桥下水陆交通十分发达,桥的周围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商业闹市口,老虎灶、糖果店、豆腐店、大饼油条店、酱园店、理发店、茶馆等围桥而立,分外热闹。又因弄堂口左边,常年停放着七八辆等待客人的黄包车,讨价还价,上车下车,使原本不很大的带城桥周边,又显得很嘈杂。但尽管如此,无论是上班的、买菜的、打水的、上学的,还是看病的、赶火车的居民,必经带城桥,必去轧轧闹猛。

  其实,带城桥弄是一条既狭窄又幽深的弄堂,弄堂里住的人家不多,有石库门的人家更是寥寥无几。从大树头到阔家桥巷这一段,住的绝大多数是平民百姓,穷人也不少,因此,弄堂狭窄,墙面剥落,大门破旧,路灯昏暗,是其特色所在。但因弄堂与网师园、带城小学、振华女子中学咫尺之距,弄堂里不少穷人家的孩子也就读于这些学校,后来,还真的出了不少教授学者、名人大家呢。

  住在带城桥弄的人们,只要往北走,出弄堂,过了桥,就是繁华热闹的凤凰街、南仓桥,这里小吃店、饭店、绸布店、百货店、药店、旅店等林立,要买啥就有啥。尤其热闹的是南仓桥书场,每天下午时分,听客们三三两两陆续步入书场,擦一把热毛巾,泡一壶热气腾腾的茶,为的是听一档评弹《啼笑因缘》或是《唐伯虎点秋香》。过了南仓桥,再往东一拐弯,还有一家味道鲜美的野味店,至于天赐庄附近的博习医院和东吴大学,更是妇幼皆知的大医院和名牌大学了。在孩子们眼里,凤凰街似乎是一道“红线”,如果再往前走,就快到观前街了。而“白相观前街”,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无疑是一件开心的大事,总认为逛观前街是达官贵人的事,上海人来苏州,上午拜访亲友,下午逛观前街,似乎成为接待礼仪,对于穷苦孩子而言,当然很少去逛观前街的。

  不过,幽深狭窄的带城桥弄还有两个去向:向北可进城,朝南则下乡。穷孩子们的好去处,那就是去广袤无垠的南园了。走出带城桥弄14号的家门,往右一拐,走过阔家头巷,没有几步路,便是四季常青、鸟语花香的南园了。有人问我:“南园有多大?”我只能摇摇头,无言以对。还有人问我:“南园往南通怎么走?”我只能笑笑说:“不晓得﹗”但是,南园委实很大很大,在我们小孩子的眼里大得一望无际;南园的确很美很美,美得令人陶醉。

  每年立春后不久,田岸边上的迎春花慢慢绽放了,金灿灿、黄澄澄的小花朵把大地点缀得很妩媚。紧随其后的,是成片成片的油菜花争相开放。这时节,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喜欢去南园玩。淘气的男学生去小河边捞蝌蚪、摸小鱼,女学生则去扑蝴蝶、采小花,当太阳西斜时,孩子们才依依不舍离开南园,回到各自的家中。每当“春风杨柳万千条”的季节到来的时候,孩子们都会去放风筝。当然,穷孩子买不起像模像样的大风筝,但自己做的风筝也不错。你瞧,蝴蝶的、飞机的、蜻蜓的、蛤蟆的,五花八门。放风筝的长线从哪里来?不用问,肯定是把老好婆扎鞋底的长线派上了用场。进入夏季,尤其是放了暑假,这里便成为男孩子玩水的世界,走不了几步路,就有条小河浜,水,说深不深,说浅不浅,在半身腰的小河浜洗个澡,打个水仗,绰绰有余。而对于大嫂婶子来说,更喜欢到河滩头洗衣衫。傍晚时分,她们把全家人的脏衣服装进竹篮子,带块肥皂,拿根棒槌,三三两两前往小河浜,有说有笑地洗起衣服来,用她们的话来说,一个字:“爽﹗”

  过了盛夏,迎来秋天。秋天的南园给孩子们营造了又一个玩的天地。捉蟋蟀,斗蟋蟀,是绝佳的地方,每当夜幕降临,孩子们的裤子口袋里装了好几根小竹管,俨然一个个侦察兵,蹑手蹑脚,轻轻走动,只要听到蟋蟀的叫声,慢慢翻开砖头,双手一扑,抓到蟋蟀,高兴地大喊:“抓到啦、抓到啦。”捉蟋蟀,当然要斗蟋蟀,你瞧瞧,在南园的河沟边,草丛里,三五成群的孩子聚在一起斗蟋蟀,斗得星星布满了天空也不想回家。深秋季节,稻谷金黄,香飘四方。这时节,南园又成为男孩子玩“官兵捉强盗”的绝佳之地,而女孩们往往玩“捉迷藏”游戏。到了隆冬,即便在南园上踏踏田埂,瞧瞧羊王庙,游览沧浪亭,也是孩子们不可多得的田野情趣。如今,南园早已不复存在,而它那旖旎秀美的水乡田园景色依然深深地留在人们的心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