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年人需要六种“爱”

 张勰 2015-03-29
 
老年人需要六种“爱”
 文/穆光宗

首先,老年人需要厚德自强的“自爱”和慈悲喜舍的“仁爱”。在统筹解决老龄问题的过程中,老年人自身是非常重要的力量,“实现有尊严的老龄化”是应该高高举起的一面旗帜。老龄化的本质是老年力量的弱化过程,我们要保护和调动这个力量。人口老龄化的主体是老年人,在人文的意义上,一个幸福的老龄化过程一定是有尊严保障的老龄化。人格能独立,不卑躬屈膝,不低声下气,这些都是有尊严的表现。没有尊严,纵是锦衣玉食,也难有生活品质。那么,老年人如何修为才能确保自己始终能够保持尊严和独立呢?

第一,能自强。《易经》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老年人要乐意争当“老年君子”,“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老年有较多的闲暇,有较多的选择,老年人要发展兴趣爱好,有人生信仰,使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老年应该是成长(growingup)而不是变老(growingold)的过程。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第二,能自立。在经济保障上和生活照料上,老年人最好能做到经济自立、精神自强,尽量不依靠别人。强大、广覆盖的社会保障制度既是社会福利的理想追求,也可以保障老年人的经济独立和基本尊严。

第三,能兼爱。自爱爱人,自立立人,自达达人。胸怀一颗爱心,生活就有光彩。老年人要修好自己的一颗心,修好一颗慈悲心、天地心、年轻心。心即世界。

第四,能豁达。个体的老龄化面临着很多挑战,突出如身体的病痛所带来的身心健康的丧失、精神愉悦的丧失、自立能力的丧失,丧偶甚至丧子所带来的天伦之乐的丧失、家庭照料的丧失,能豁达就是想得开、能放下、善知足。

第五,能贡献。成功的老龄化社会需要提出“老有所求、老有所为、老有所进、老有所立、老有所用、老有所成”的老年发展观。

其次,老年人需要相濡以沫的“情爱”和志趣相投的“友爱”。少年夫妻老来伴,老年朋友互为伴。配偶和朋辈对老年有非常重要的生活和情感支持功能。

再次,老年人需要享受功臣般的“敬爱”和孩子般的“疼爱”。这种血亲之爱将滋养老年人的生命特别是他们的精神,使他们能够愉快地度过晚年。将两种爱交融在一起,就成就了爱道孝行。一方面老年父母是家庭发展的功臣,他们生儿育女,劳苦功高,甚至帮助儿女建立小家庭,抚育孙辈,多方面扶持儿女;另一方面,老年父母也可能成为老小孩,其固化的生活方式和固执的个性需要儿女的疼爱。当父母进入失能期和障碍期,他们就变成了依赖性老人,对照料提出了刚性需求,他们的行为退化到儿童的状况,如果对待他们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耐烦和疼爱,父母就有福了。孔子曾经说过:色难。也就是说,保持给父母好脸色是很难的。“婉容”是孝的一种境界。

到父母高龄失能阶段,父母和儿女的角色因为关系的改变而悄悄发生变化。原来是“抚养关系”,现在是“赡养关系”。原来父母是父母,儿女是孩子,到了老年,父母渐渐变成了“老小孩”,儿女却变成了“儿父母”——成年儿女在孝敬父母的同时需要有这样明确的“角色自觉”,你怎么对待幼年的孩子就怎么善待老年父母,做到孝顺父母。而父母内心深处,也有这样的“角色期待”。老年人有固执任性的一面,也有自尊脆弱的一面,容易受挫,其孩子气一面惹人怜爱和需要保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