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黄瓜黄点病】(靶斑病)谈谈所谓的【黄瓜黄点病】(靶斑病)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园艺园林系 王久兴 这种病现在发生的比较普遍,很多人防治不住,很多人声称有防治药剂,应用后很多被证明没有什么效果,现状就是假药充斥市场。有些人不仅习惯于给不认识的、不懂的病害起名,还爱给自己复配的药起个响亮的名字(可惜不管用),不提也罢。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科研处、园艺园林系植保软件开发课题组对此也很关注。本人写篇帖子,让大家,尤其是农资商,详细了解一下。照片尺寸我压缩为原来的15%,清晰度压缩到原来的10%,请谅解。 一、靶斑病的别名 1.黄点病(出处无从考证,估计这是山东、内蒙、河南菜农,或农药商在不知道病原的情况下,根据症状起的俗名,比较直观,但没有学术意义,现在很流行这个叫法。我更倾向于认为是山东人起的名字,山东人聪明而且很有创造性。当年,不管温室叫温室,自己起了个名字叫“冬暖式大棚”,有上报纸又上电视,在全国叫响了,让我们这些学设施的甚是不解,很多人不知道冬暖式大棚是一种什么样的保护设施。呵呵,撤远了)。 2.褐斑病(过去不少人称之为褐斑病,在农民中、农资商中,很多人也这么叫,老王在利用所有机会对此进行较正。遗憾的是,学术界,如沈阳某大学,也叫褐斑病,老王很遗憾。但话说回来,无论叫褐斑病还是靶斑病,病原是确定的,都是一个,为多主棒孢霉。有意思的是,学术界一些人,对此病的中文名叫褐斑病,而他们把这种病的名称翻译成英文时却同样是靶斑病( Target leaf spot)。笔者认为,从严谨的科研角度看,参照该病原菌侵染其他蔬菜或作物的命名惯例,称之为靶斑病最合理)。 多说一句,真正的黄瓜褐斑病的病原为与半知菌尾孢真菌,例如,北京植保总站郑建秋也是这样命名的。 当然,农资商们对此并不很关心,大家关心是诊断与防治。 二、黄瓜靶斑病的症状 此病主要为叶片,发病初期病斑为褪绿小点,直径1毫米,甚至更小,大小多少有些差别(图1) ![]() 小点变为淡黄色,逐渐增多,集中在叶脉之间,由于病斑小,容易误诊为细菌性病害(图2) ![]() 随后,小点略现凸起(图3) ![]() 对光看,小点清晰,如小米粒大小,颜色很淡,浅黄色,但此时对光看时,点斑中并没有褐色小斑。此时由于病斑小,很容易认为是细菌性叶枯病、细菌性斑点病等细菌性病害(图4)。 ![]() 对光观察,浅黄色的点斑逐渐扩大了,中间变为褐色(图5)。 ![]() 病斑的发展并不是统一的,有些病斑变大了,有些却逐渐消失了。变大了的病斑表面凸起,中间淡黄色,中间部分此时还没有坏死(图6)。 ![]() 再看叶片背面,点状病斑凹陷,中间成白色(图7)。多像细菌性病害呀,但是不是。(前天见一基层所谓专家竟然在某县电视台里说,这是细菌性圆斑病,真实搞笑,太不严肃了吧,哪菜农当白痴呀?估计此人没有见过圆斑病,看到这种病叶斑是圆的,现给起了个名)。 ![]() 在看张叶片背面的症状(图8)。色彩是不是不太正常,对了,是不正常,偏蓝了,也不清晰。这是我为了携带方便,用sony-w300这种小相机拍的,本帖中还有几张也是如此。哎,一分钱一分货呀,效果与万元相机真有天壤之别,外行也看的出来。 ![]() 有些病叶病斑比较密集(图9)(这个叶片还同时有低温强光引发的叶烧症状)。 ![]() 此时,细看、近看病斑(图10),虽有凸起,但病斑中部干枯、变黄、变褐,中间凹陷了,这就是有些书本说靶斑病病斑凹陷的道理。如果您仔细看书,发现有的书说病斑症状是凸起,而有的说是病斑凹陷,似乎矛盾。其实,如果老王前面说了病斑凸起,此时凹陷,并不矛盾,是“病斑凸起,病斑中间凹陷”。 ![]() 在看一张同期照片(图11),看看,此时是不是不像细菌性病害了?有农资商还认为是细菌性病害,说是细菌性角斑病,是不对的。 ![]() 再看看此时叶片背面的病斑(图12)。 ![]() 此时,对光观察,和发病初期是不一样的,病斑大了,中间褐色,边缘浅黄色,而褐色的中心又是浅颜色的。这像什么?想想,多少有点像我们打靶是用的“靶子”,褐色的部分是靶心。此病称作“靶斑病”可能由此而来(图13)。 ![]() 近看一下,颜色深浅不一,一圈一圈,更像“靶子”(图14)。 ![]() 如此传神的形态,不知为什么有人偏偏说是褐斑病呢。当然,再说一遍,真正的褐斑病是指另一种病菌引发的病害。山东、河南、东北称作褐斑病的说法是不合适的,错误的。 这种病本人没有感觉到像传说的那么难治,这是一个发病棚的种植户,病情控制住了。我随手拍了张照片(图15)。下面几张图片都是这位菜农温室内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