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植树造林:源自道家经典,亦有种种功德

 超凡子 2015-03-30
佚名2015-03-13 10:30

植树造林:我国的传统,道家经典的阐释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植树的传统。《山海经》中“夸父追日”的传说,说夸父临死前扔掉手中柱杖,化为森林,造福于人类,反映我们祖先植树造林的美好愿望。《礼记》说:“孟春之月,盛德在木”,意思说春天植树造林,是最大的道德行为。在父系氏族社会后期的虞舜时代,就设立了执掌山林的官员“虞官”。夏禹时出现了保护林木的行政法规,《周书·大聚篇》说:“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殷商时期,甲骨文上已记载人们在房前屋后栽花植树的情景;公元前1000多年的西周,国家就成立了“林衡”、“山虞”管理机构,负责掌管种植、护林等事务,为动员群众植树,甚至作出“不种者,无椁”(不种树的人死后不给棺材)的规定。

植树造林:源自道家经典,亦有种种功德

广州纯阳观道众参与海珠区植树活动(资料图)

类似的思想在道教经典中也多有阐释。道教《洞玄灵宝太上六斋十直圣纪经》讲到道教十善,其第七为:“念放生养物,种诸果林。”第八为:“念道边舍井,种树立桥。”《太上感应篇》云:“昆虫草木,犹不可伤。”《文昌帝君阴鸷文》云:“禁火莫烧山林。”等等,许多道经典籍,都是对植树造林大加赞许。三国东吴高道、名医董奉,医术精湛,济贫善施,为人治病不收财礼。他只要求治好一个轻病人,种一株杏树,治好一个重病人,种五株杏树。天长地久,他的房前屋后竟有10万余株杏树,人称“董林杏仙”。后来,每当杏子成熟,董奉就把它换成粮食,赈济穷人,在道教界、中医界成为美谈。

如今放生之举遍布各地,而其弊端也逐渐显现。如动物屡放屡被捉,放生后无法生存,更有甚者,放生物种非本土生物,放生以后大肆繁殖,大肆捕食其他物种,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这样的放生,有害而无益,更谈不上是什么功德。植树则不然,有益而无害。当今世界,污染严重。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滥伐树木,破坏植被,致使资源匮乏,环境污染严重。所以当今顺应时代的善举,当属植树造林无疑。

植树造林:源自道家经典,亦有种种功德

广州纯阳观道众参与海珠区植树活动(资料图)

  • 植树造林,亦有种种功德

    第一、身得长寿

    《高上玉皇心印妙经》云:“不凋不残,松柏青青。”树木寿命长远,千万年犹有不死之木,如此而言,则植树能获长寿之福。

    第二、身心清静

    树木能消除诸多秽气,故道教荡秽多用杨柳洒净,清洁坛场,庄严诸天。如此而言,则植树能获身心清静之福。

    第三、不惧妖邪

    桃枝枣木,自古为除邪镇煞之上品,雷击之木尤为上品,受天地日月精华,故鬼妖闻名丧胆。如此而言,则植树者不遭精邪侵扰之祸。

    第四、无诸病苦

    树木多可入药,能平邪气,能治百病。能调五脏,能顺气血。故植树者能得身无病苦之福。

    第五、家宅平安

    植树造林,其最大意义在于恢复生态平衡,保护地球家园。如此而言,则植树者能获家宅平安幸福之乐。

    第六、父母延年

    树木青翠,椿萱并茂,则堂中二老长命百岁。如此则植树者堂中父母益寿常年。

    第七、财源广进

    青青翠竹,象生长之财源,郁郁黄花,征滚滚之利市。故植树者财神见喜,福禄倍增。

    第八、升官进学

    丹桂飘香,学子莘莘福缘深厚;魁星点斗,文昌帝君喜善祸淫。故植树者必蒙文昌大帝默佑,聪明大进,智巧洪开,独占鳌头,平步青云。

    第九、人际和合

    合欢连理,树中之有情意者,迎春迎宾,多添人间之喜庆。故植树者,家庭和睦,夫妻和顺,人缘殊胜,多遇贵人。

    第十、道业增进

    古松翠柏,野鹤任纵横,青竹白莲,孤云常自在。故植树者能得身心清静,道业增进之福。如上所述,植树有种种不可思议之功德,较之放生更为顺应时代、社会,望诸位同道,广为宣扬,则功德无量,福不唐捐!

    植树造林:源自道家经典,亦有种种功德

    广州纯阳观道众参与海珠区植树活动(资料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