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陕西出土汉代玉器赏析(下)

 RK588 2015-03-30
2013-12-05 执古 古珠文化收藏交流平台

五、陈设玉器

这些圆雕艺术品首次以纯艺术的面貌出现,造型打破了对称模式,脱离了先秦时期程式化的藩篱。而狮形带翼玉辟邪的出现,可以明显看出受到西亚文化的影响。这些玉质圆雕艺术作品,总体特征是气魄宏大,生动传神,寓意深刻,是汉代艺术品中的代表作。

圆雕玉鹰长7、宽5、翅宽7.1、尾宽2.6、高2.5厘米,重83克,现藏咸阳市博物馆。1966年咸阳市周陵公社新庄村汉元帝渭陵陵庙遗址中出土。玉呈青白色和少量黄色及部分红璞。玉鹰展双翅呈飞翔状,双腿爪部并拢,收于腹下。玉鹰圆眼,勾喙,目光凶猛,碾琢出起伏并层层叠压的双翅,羽毛丰满。该器是有明确出土地点与时间,极为罕见的汉代圆雕玉器的代表作。

圆雕玉熊高4.8、长8,重136克,现藏成阳市博物馆。1966年咸阳市周陵公社新庄村汉元帝渭陵陵庙遗址中出土。白玉,玉质细腻温润,玉色光亮,有少量红璞。玉熊形体肥壮,圆头、圆眼、长吻、粗颈,双耳后抿,四肢短粗有力,足部有阴线纹肉垫,短尾藏于毛发之中,呈蹒跚行走状,憨态可掬,造型生动逼真,手法写实,以简练的技法在熊体上雕琢极少的阴线和少许毛发,以少胜多,通体似无毛而胜有毛,保持了玉质本身的色泽之美。该作品无疑是出自宫廷大师级玉工之手,无论从哪个角度观察都是艺术精品。

圆雕走姿玉辟邪高2.5、长5.8厘米,重49.3克,现藏咸阳市博物馆。1972年咸阳市周陵公社新庄村汉元帝渭陵建筑陵庙中出土。白玉,有红璞。狮形玉辟邪呈行走状,双目炯炯有神,采用了镂空透雕、高浮雕和线雕等技法,充分表现了狮形有翼辟邪捕食前的凶猛机警的神态,是极为罕见的玉辟邪。

圆雕蹲姿玉辟邪高5.5、长7、宽4.5厘米(图33),重154克,现藏咸阳市博物馆。1966年咸阳市周陵公社新庄村汉元帝渭陵陵庙遗址中出土。白玉,有少量红璞。为狮形有翼玉辟邪,突胸呈蹲姿,昂首前视,张口露齿。腹部肌肉发达,后两腿之间有明显突起,以示睾丸,四足掌部均琢出肉垫。该器是西汉圆雕玉器的代表作。

圆雕半卧姿玉辟邪(残)长7.2、宽3.7、高7.7厘米;北京故宫旧藏。该作品至少是清乾隆时期在陕西兴平茂陵出土。白玉,应经过烧熏大部分已变黑。辟邪形象凶猛,昂首挺胸,张口露齿呈咆哮状,双耳后耸,头顶有独角,双肩两胁琢有多层羽翅,三腿一尾皆有残缺。腹部阴刻楷书乾隆帝御制诗一首“茂陵万里求天马,既得作歌纪瑞文,看有角为奇弗偶,历天早至镐和汾,肖形制玉太乙贶,阅也出邙长乐群,漫议水银浸鲜据,汉家常用有前闻”,末署“乙巳次辛”,诗首名“咏玉天马”。根据头上有独角判断此兽非天马,实则更似辟邪。

圆雕大型玉辟邪插座残高18.5、长18、宽6.7厘米,重1972克,现藏宝鸡青铜器博物馆。1978年宝鸡市北郊金河砖厂东汉早期吕仁墓出土。青玉,有较明显的黑色纹带。有学者认为材质应是蓝田玉。辟邪采用一块较大的玉料雕琢而成,形象凶猛,昂首挺胸,隆鼻鼓目,双耳后耸,一耳残半,张口露齿,作怒吼状,辟邪肩生双翼,头顶有一长方体榫座,背上还琢出圆筒状物,并与脑后一股长发相连。辟邪虽然三肢有残失,但仍可看出原四肢均劲健有力。足部犹如人足,前掌为四趾,侧面为一小趾。辟邪尾部前端平齐,上钻一方形孔,以便插入尾部。采用了高浮雕、镂孑1透雕、钻孔、线雕等多种技法,全身大量饰有阴线小圆圈纹以及密集的短阴线纹和毛发纹。虽有部分残失,但它造型优美,古意盎然,气度恢宏,足以与六朝陵墓前大型石辟邪相媲美,属国宝级艺术珍品。

六 陪葬玉器

汉代葬玉有九窍玉塞,殓尸玉、玉衣、漆木棺上镶玉、玉枕、玉握、玉冥钱等。其用意在于防止尸体精气外泄,或为尸体不休,或寓意灵魂升天,或寓意在阴间拥有财富,年年有余等。









玉琀蝉





玉猪握










  八窍塞

玉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