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嫁妆发展简史,感慨世事变迁啊!

 三平斋 2015-03-30

中国嫁妆发展简史,感慨世事变迁啊!

2015-03-25 12:25 水木然1

作者:水木然

先来回顾下中国的嫁妆发展简史:

民国时期——嫁妆瓷

民国有一种瓷器叫做“嫁妆瓷”。是当时寻常百姓娶妻嫁女的必备之物,其实它的作用很简单,就是一个陈设,或者最多放放鸡毛掸子。民国时期是不缺金银的,但是用一种简单的瓷器作为嫁妆,却成了当时的一种风尚,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解放初期——毛主席语录

后来新中国建立,中国刚结束上百年战乱,物质资源极度匮乏,这个时期的嫁妆显得十分“低调有内涵”,用一床被褥再加上一本《毛主席语录》,就可以让适婚男女步入婚姻。被褥可以借,但《毛主席语录》缺不可少,它是着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寄托。

1970——自行车、手表、缝纫机

到了1970年代,中国有了自己的制造业。结婚开始讲究的“三大件”,分别是: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加上“一响”即收音机,称为“三转一响”。那个时候谁要是戴上一块闪亮的上海牌石英表,骑着一辆永久牌自行车带女方出门,在方圆多少里都是个人物!

1980——冰箱、黑白电视机、洗衣机

1980年代,中国已经改革开放,,中国人开始见了世面。必须有电冰箱、电视机(虽然是黑白的)、洗衣机(一般都是单缸的)这“三大件”,才算成了家。

1990——彩电、摩托车、影碟机

19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经过探索期之后,经济步入高速发展时期,此时的嫁妆也由“旧三件”升级到了彩色电视机、摩托车、音响“新三件”。那时音响叫卡拉OK,在当时可是最时髦的词。

当时办一场婚礼需要多少钱呢?租两辆婚车需60元;婚宴每桌60元,10桌共600元;喜糖200元;照相50元;家具500元(很多包括自己做的)黑白电视400元;夏普录音机610元;衣物、被褥500元;另外还有单位分房的房租每月1元多,总共3000元可以把婚礼办了。

2000——新房、票子

到了2000年以后,由于中国开始房改,“房子”第一次成为人们的心头事。但那时很多人都有单位分房,而且装修也不贵,3万元就可以装个新家了,有个新房就可以了。不过,此时彩礼(现金终于成为一种正式嫁妆)开始流行,一般5千到2万之间,只能多不能少。

2010至今——房子、车子、彩礼

如今结婚三大件:房子一定要新买的、车子档次也做了规定,彩礼就更不用说了,我老家的农村都已经攀比到20万了,更有一些土豪劣绅把儿女婚嫁搞的满天下皆知,只有豪车队还不够,还请明星做主持,类似豪华婚礼已经不用再一一列举了……

纵观嫁妆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嫁妆最开始的作用是实用和象征,后来是在满足大家对生活质量的追求,而现在已经变成了攀比和炫耀的工具!在这一些列变背后,是人们日益扭曲的价值观、日益枯竭的精神世界。

而最近上海那位母亲送的嫁妆是什么呢?原来竟是一块“搓衣板”!此事不仅引起网友的探讨,还被商家刊登在了报纸上,用征集悬疑嫁妆的方式,吸引网友参与:

这位母亲破天荒的用一个“搓衣板”作为陪嫁的唯一嫁妆,不要说外人,就是自己女儿也非常不理解。按照正常逻辑,哪一个女孩子不想拥有一堆光彩耀人的嫁妆?哪一个母亲不想风风光光的把女儿嫁出去?

但是,除了丰盛的物质之外,我们的爱真的没有其他表达方式了吗?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这位母亲用简单的搓衣板做嫁妆,她让嫁妆的意义返璞归真,诠释了嫁妆真正的意义!我们难道不应该为她叫好吗?

本次悬赏征集活动,共有1341位网友猜中了答案。最有意思的是,很多网友虽然没有猜中“搓衣板”,却猜到了“鸡毛掸子”这样的答案,这说明很多人往这方面去靠拢,潜意识里也想找回曾经那种单纯的美好。

为此百雀羚还专门制作了一部微电影:《美不虚传》,主题就是希望大家能将这份嫁妆的美好传递下去,这感人的画面和音乐,又能引起多少人的思考和行动?(作者/水木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