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官多酷,陈廷敬是清官,却宅心仁厚;好官多庸,陈廷敬是好官,却精明强干;能官多专,陈廷敬是能官,却从善如流;德官多懦,陈廷敬是德官,却不乏铁腕。长篇历史小说《大清相国》写的就是清代名臣陈廷敬为官一生,从一个充满正义感的青年举子,逐步成长为胸有城府、精明圆滑的官僚的过程,以及在特定的历史境遇中,他在官场上所作的人格、道德和行为的艰难选择
。 官场如战场,其诡谲多变,瞬息之间决定一个人的沉浮和生死,却也考验生存于其间的人们,对于人格、道德和行为准则的选择,又何其艰难。而君王如虎,同僚似狼,陈廷敬如履薄冰数十年,慢慢悟透官场秘诀,更显得高人一筹。 一是等,玉在匣中,只待时飞。人的一生很多时候是潜伏者的角色,要耐着性子等待时机而动。山西老乡卫大人告老还乡时告诫陈廷敬一个“等”字,希望年轻的陈廷敬可以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不要因少年得志,为一时的名禄显贵冲昏头脑,得意忘形,急功近利。等,不是要碌碌无为,没有计划,也不是放弃斗志,浑浑噩噩,更不是虚火急躁,为等而等。而是要耐着性子等,在等待的这段时间,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充分利用时间,加强学习,充实自己,切勿让空虚消磨了斗志。只有经过孤独磨砺的人,才华才能在紧要关头喷薄而出,达到厚积薄发的效果。 二是稳,无猖狂以自彰,当阴沉以自深。即不要得意忘形地显示自己,应当不露声色地自我提高。官场上风云变换,今日东风压倒西风,明天西风压倒东风,要想立住脚,必须求稳。明珠和索额图都想把陈廷敬拉在自己身边,但他不想卷进任何圈子,对谁都拱手作揖,对谁都委蛇敷衍。到头来,明珠以为陈廷敬是索党,索额图把他当作明党。两边都得罪了。陈廷敬沉得住气,只当没事儿似的。当年他从卫大人和岳父那里学得两个字,等和忍。这十多年,自己悟出一个字来,那就是稳。“稳”并不是说该说的话不说,该做的事不做。而是在说话与做事之前,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处事原则,不能毫无主见、人云亦云。尤其是在官场中的他从不轻易站队,无不体现了他的老成、智慧与稳重 三是忍,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此字为陈廷敬岳父李祖望先生送出。希望陈廷敬明白“小不忍则乱大谋”的道理,在仕途中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一步一个脚印的完成自己的理想抱负。少年得志自是可喜,但隐忧亦在,必须时时警醒。盯着你的人多,少不得招来嫉妒,反是祸害。官场上没有一番历练,难成大器。所谓历练,自是经事见世,乍看起来就是熬日子。世人常说任劳任怨,任劳是不怕的,要紧的是能够任怨,那就得有忍功。吴三桂忍不下妻妾被掳,冲冠一怒为红颜;周公瑾禁不起三气,因而短命身亡。反之,韩信,能受胯下之辱,励志奋发,终能拜相称王;苏秦不耻于父母兄嫂不以其为子为叔,悬梁刺骨,终能为六国相印。忍与不忍,其关系成败大矣。忍,是勇者的象征。一个人只要能够凡事忍耐,不乘一时之气,必能成功。 四是狠,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一旦看准了,就得坚持不懈。遇山开路,遇河架桥。这才是英雄当有的气魄与担当。陈廷敬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后期康熙南巡期间,在幕后组织的那场连环参,皇上身边的大臣彼此间几乎被参了个遍,包括太子也未能幸免,但谁能想到幕后的指使者和组织者却是这个老谋深算的陈相国。对于“狠”,可能我们理解起来会有所偏差,总认为这样做似乎不大地道,有点背后捅刀子的味道。但实际上,我理解这恰恰体现了一个官员的执行力,有了前期的“稳”,必须要有后期的“狠”,它体现的恰恰是敢于担当、勇于碰硬的胆量和一往无前、一抓到底的气魄。 五是隐,功成身不退,自古多愆尤。此字为月媛点醒,文种善图始,范蠡能虑终,懂得进退,才可以笑傲于江湖。一个人,在风华正茂的时候懂得积极进取,锐意拼搏,开拓自己的事业走上巅峰是令人欣喜的一件事,但懂得审时度势、急流勇退更是不可多得的勇气和智慧。明珠大人也是不可多得的智勇双全的人物,智谋不逊于陈廷敬,但他唯一不懂的便是隐,最终落得一个老来深陷囵圄的下场。反而,陈廷敬70高龄时的装聋卖傻让他得到了一个完美的收场。身在官场,善始者未必能善终,关键是把握好一个度,该进时迅速出手,该退时绝不拖泥带水。反观现今社会,懂此道理的人也是寥寥无几,大家纷纷追逐在名利场中不能自拔,有些人甚至趁快退休的时候大肆盘剥,趁机捞上一笔,怕过了这村就没有这店了,最终也不过落地身陷囹圄的境地,自己悔恨余生。 “当年卫大人告诉陈廷敬一个等字,岳父告诉他一个忍字,自己悟出一个稳字,最后又被逼出一个狠字,亏得月媛又点醒他一个隐字。若不是这一隐字,他哪能全身而退?”文章最后的这段话可谓点题。毕竟,人心如原草,良莠俱生。去莠存良,人皆可为尧舜;良灭莠生,人即为禽兽,置身宦海的勾心斗角、争名夺利,权力与人性在残酷的现实场域中展开了激烈的厮杀,究竟是人性被尔虞我诈的生存环境所异化还是凭着对政治理想和道德情操的坚守脱颖而出、独当一面抑或因与时势格格不入而郁郁不得志?如何修炼,是一生需要认真对待的命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