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振清

 远望鱼香肉丝 2015-04-01
原创:郭振清的相声情缘
(这篇文章是在电影艺术家郭振清先生逝世第二天,应一个媒体朋友之邀写的,贴上来大家指正!注:“原创”就是“原来创作的”。)

        郭振清,著名电影演员,《平原游击队》里李向阳的形象家喻户晓,感染了几代人。然而,熟悉他的观众都知道,郭振清和相声艺术也有着不解之缘……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20多岁的郭振清还是一个电车公司的学徒工的时候,就结识了很多艺人,并凭借自身天资聪慧和对艺术的酷爱,很快学会了相声、数来宝、单弦等曲艺形式,在从事了电影事业以后,并没有因工作放弃自己的爱好,仍然坚持着相声艺术的研究和实践。迄今,广播电台为我们留下了郭振清先生在不同时期与不同演员合作的两段珍贵的相声录音,曲目都是传统相声《卖估衣》,搭档分别是著名相声演员朱相臣和姜宝林。

        与朱先生合作的《卖估衣》,年代较为久远,大约表演于四五十年前,在天津,电影演员与曲艺演员联欢的晚会上,郭先生客串相声,为其捧哏的是当时相声界赫赫有名的捧哏巨匠朱相臣,能有如此高的待遇,足见当时的相声界对郭先生的尊重!单从相声艺术角度看,这段节目虽说称不起上乘之作,但也是可圈可点的了!“追吆喝”入活,味儿正、瓷实、规矩、稳当,可以看出郭先生对市井生活的熟悉情况和对传统相声中的“学”的掌握程度,“拜师娘”郭先生使得准,包袱响得透,朱先生番得瓷实,笔者以为可称范本,“洋马褂”的包袱别出心裁,朱先生量得好,感情真挚、细致入微,再说“卖估衣”的底,朱先生一改平常,“五条腿”时,“被迫”说出“我不能吆喝这个”,而后再由郭先生缝上“手套”一句,情理之中,绝妙!“算帐”时,一对一句,配合默契,底包袱响得瓷实。郭先生逗得巧,朱先生捧得严,整段节目行云流水、严丝合缝、捧逗默契、效果强烈!

        由姜宝林先生捧哏的《卖估衣》,产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郭先生此时已是花甲老人,又是业余演员,能够很完整地表演一段传统相声着实不易。开场垫话诙谐幽默,从姜开了个贸易公司,引出大小买卖,过渡自然,“追买卖”仍旧精彩、宝刀不老、亲切淳朴、惟妙惟肖,“拜师娘”的包袱捧哏演员番法不同,但效果同样很好,“小手绢”的包袱设计巧妙,既保证了演出效果,又弥补了道具的缺憾,好!“卖估衣”、“算帐”表演得中规中矩,毕竟岁月不饶人,在感觉、气力上略显疲态。较之早年的录音相比,稍逊一筹,姜先生捧哏也有些喧宾夺主。

        仅凭留下的两段录音,感觉不出郭先生更多的相声情结,但,从这两段录音的时间跨度至少可以看出,这位电影老艺术家是多么地酷爱,在去年2月,郭先生命自己的爱孙拜在相声名家侯耀文门下学习相声,可见郭老对相声艺术的信任和希望!

        郭先生离开我们了,带着他钟爱一生的电影事业,带着他钟爱一生的相声艺术,离开了我们,而他留下的确是不可泯灭的财富,值得所有演员学习的财富,那就是对艺术的一丝不苟、挚着追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