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带“垌”字的 郑州村名

 wps0321 2015-04-01

带“垌”字的
郑州村名

带“垌”字的

郑州村名

王瑞明 郭增磊

郑州市郊区有不少用“垌”字冠名的村庄。据民国五年(1916年)《郑县志》记载,当时郑县郊区有630个村庄,其中带“垌”字的村子有22个。

有关词典对“垌”字的解释,一是指田地,二是用于地名。这些带垌字的村庄大多集中在郑州的西南部,如二七区境内带“垌”字的村名有:张李垌、高垌、上阎垌、大田垌、小田垌、全垌、东胡垌、西胡垌、小李垌、奶奶垌沟、过垌王、刘胡垌等。中原区境内带“垌”字的村名有阎垌、密垌、周垌、赵仙垌等。管城回族区境内带“垌”的村名有王垌。

郑州为嵩山余脉的延伸地,西高东低,经过千百年的河流、雨水冲刷,地形变成沟壑纵横的丘陵,一般浅沟深度三五米,深沟可达五六十米。郑州西南有大量沟壑的存在,沟坡、沟壁土质较为松软,适合开挖洞穴。

明代山西大移民时期,从山西到郑州的移民初来咋到,没有现成的房屋。他们就利用天然的沟壑地形,在沟里挖掘洞穴居住。因为挖洞只需有简单的农具即可,不需任何投资,如果肯出力流汗,几天便可挖出一个十多平方米的土洞暂住。于是,很多移民来到郑州西南之后都是先挖洞居住的。此后,经过多年的繁衍生息、发展变迁,个别富裕的家庭往往会对土洞进行适当的装修,使居住条件更加舒适。家境特别好的甚至会购买砖瓦、木材等建房居住。经走访当地的村民,一些老者介绍,他们祖辈多是在这些土洞中度过的,虽然不方便,住得时间久了,也就习惯了,再说洞里冬暖夏凉,避风隔音,也有很多好处。现在郑州市郊区有的村还保留有原始的窑洞,常被当作传统教育的实物和教材。因“洞”与“垌”谐音,在郑州郊区的方言中,“洞”和“垌”意思相同,都是土质洞穴的意思。村名叫某某垌的,基本都是村里的早期居民曾在洞里居住,故名“某某洞”或者“某某垌”。后经历代的变迁,在官方的登记资料中逐渐统一为“某某垌”。

新中国成立后,郑州郊区各村村民的生活、居住条件有了较大改善,村民们逐渐都从土窑洞里搬了出来,住上了新盖的房屋。改革开放以来,村民的房屋又逐渐改建、扩建为三至五层的楼房。居住条件与先辈相比,真可谓天壤之别。现在郑州郊区各村虽然已没人在洞里居住,但他们用惯了带“垌”字的村名仍然被保留了下来,并成为一种带有地方特色的地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