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身高血压值是21世纪人类高血压研究的里程碑

 天方夜谭吧 2015-04-01

身高血压值是21世纪人类高血压研究的里程碑

                       ——纪念身高血压值诞生3周年

    2007年《健康报》发表了一篇关于人们如何运动的文章,提出了运动的种种好处。文章的结尾特地提出了高血压患者如何运动,血压160的患者怎样运动......。由于我在长期的高血压防治实践中偶然发现运动中血压会急剧升高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所以致电《健康报》记者,说明这种宣传对所有的高血压患者有误导的倾向,会引发大批患者的病情加重甚至死亡。为了纠正文章中的错误观点,我撰写了《血压换个表述方法》和《了解自己心脏的实力》二篇文章发表在2007年9月17日的《健康报》上,用简单的物理学原理更新了100多年血压错误的表述方法。提示医生换用通俗易懂的血压值表述患者的病情以引起患者对高血压足够的重视,提示每个高血压患者必须减少运动以防止心脏猝死的发生。

    比如,一位收缩压180毫米汞柱的患者可能对这一数值满不在乎,甚至成了炫耀自己身体素质好对血压升高耐受力强的资本,对医生建议用药误认为医生是为了自己的奖金。如果换个血压表述的方式告诉患者180毫米汞柱相当于心脏将血液喷到住宅楼的屋顶上,稍加运动时的血压升高会将血液喷到2楼上,随时会引起心脏功能衰竭、心律失常甚至心脏猝死,这样的解释就会令患者为之一振,洗耳恭听医生的劝告,注意控制自己的血压了。正是由于人们的运动是强迫心脏做额外劳动使心脏的负担加大,所以高血压病患者避免运动。我们的医生只注意到了运动后血压的下降,但对每个人运动时的血压升高水平一无所知。长期以来我国的健康教育者忽略了人体血压的动态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所以将很多患者推到了心脑血管病发病的边缘。即便是挑战生理极限的年轻人的运动会也是如此,这就是为什么2008年北京奥运会赛场和运动员驻地架设300台心脏除颤器的原因了。

    由于人类缺少真正动态血压的检测设备,我们现在对血压的研究都是基于相对静态的血压水平,即便是24小时血压监测也难以监测到运动中的血压。国内外流行病学专家对血压水平1、2、3级的分级概念实际上是一个错误的典范,误导了临床医生的同时误治了患者。因为人类勺型血压的特点被流行病学专家给抹掉了,用每个人瞬间的血压值说明病情的本身就是错误的。情有可原的是相对动态血压的临床研究历史也仅有十几年,既然了解到这一点就应该取消分级的概念,况且流行病学专家仅仅是将20毫米汞柱作为界限分了3级,就像调侃音乐家数到“7”一样。音乐家能够用变化的7个数组成了人类美妙的音乐旋律,但是流行病学专家用了3个数错误的定格了高血压患者的一生。最不可思议的是所有的临床医生像接到圣旨一样询问患者“您的血压最高到过多少”?就人为的把他们列入了另册,1级、2级、3级。而且,只要过去达到过180以上,怎么报数也是3级,和不识数的没啥两样。

    接下来的是,既然我们可以找到血压计表盘对应的血压喷射的实际高度,那么人的身高与血压喷射的高度之间必然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俗称“山多高水多高”,哺乳类动物进化离不开自然规律,任何人站立时血液都会达到自己的头顶,篮球明星姚明的血压不可能和咱们普通人的血压一样高。《健康报》曾有一篇文章提及姚明的血压高一些,这就对了,他的血压如果是120毫米汞柱是上不了赛场的。用个人身高的毫米数除以汞的密度13.6换算出的毫米汞柱值就是身高对应的身高血压值。按照医学家观测到的人体收缩压每天20毫米汞柱的波动范围,用身高血压值减20毫米汞柱的区间值就是每个人心脏供血的最佳状态,即理想的血压值范围。而这种计算方式得出的数据恰恰都落在了流行病学专家为人类血压设置的正常血压范围。因此,我在2008年3月30日在《健康报》发稿《高血压前期应该治疗》,用表格分别列出了1米90、1米77、1米63、1米50身高对应的身高血压值为140、130、120、110毫米汞柱。

    由于身高血压值的问世解决了临床医生在工作中多年的困惑,甚至一些多年影像检查正常但头晕明显被误诊误治的颈椎病患者,虽未达到140/90的高血压标准但超过了身高血压值,仅用了几分钱的降压药就心旷神怡了,用医生的话说患者的感激之情是无从言表就差下跪了。有些医生千里迢迢找到我想进一步了解如何进一步用好身高血压值。比如:患者的血压经服用降压药从200毫米汞柱降到了110毫米汞柱,是否继续应用降压药物?这是每个医生都会遇到的客观问题,在没有身高血压值之前,医生是没有胆量让患者继续用药的,患者更是没有胆量继续服药的。现在用身高血压值的观念就顿开茅塞,如果身高是1米50的必须继续用药,而且降到100毫米汞柱才使最理想的血压。

    另外,降压的速度应该是多少?过去教科书明文规定降压速度不能过快,可是我们的NAH降压治疗方案往往是一天几十毫米汞柱甚至一百毫米汞柱的往下降,其血压下降的水平、速度和患者安全有效程度令所有高年资医生震惊,这就是源于基础理论的正确,在这个过程中,考量了医生技术水平的高低,这是卫生适宜技术的核心所在。恰恰是一些医生现在还不能掌握这一技术,所以将降压的希望全部寄托在新药品的说明上而延误了患者的治疗。因此,为了广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的降低推广这项适宜技术责无旁贷势在必行。

    一位学者担心,如果将人的血压降到这么低,J点的下降会不会增加心血管病事件?如果您知道了动脉硬化发生的基本原理是血管内皮损伤导致的就明白这个担心是多余的。导致血管内膜损伤最主要的原因是血压升高使血液对血管内壁的撞击力增加损害了内膜细胞层。原来我们将正常血压下限定为90毫米汞柱,休克血压的标准定为<90毫米汞柱,即便我们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到休克血压的诊断标准,换算出心脏喷射血液的高度是1米22的水平,这么大压力的血流是不会在喷射的过程中发生血栓的,而这种压力下的血流恰恰是对血管壁损伤最小的血压。没有血管壁的损伤就不会有动脉硬化的基础,冠状动脉硬化的基础也是血压升高。所以,没有高血压就没有冠心病。正是人们长期将1米90身高的140毫米汞柱的血压作为用药治疗的标准,因此延误了很多身高低于1米90的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从而戴上了“冠心病”的帽子,医生试图用输液、放支架、血管搭桥、中药活血化瘀、西药抗凝治疗延缓病情发展,就是没有把降低血压当成主要目标,所以几十年没有阻挡心脏猝死事件的发生。

    人类本不应该有这么多的冠心病、脑卒中,正是因为医生执行了错误的高血压治疗标准才使我们国家每年心脏猝死54万,脑卒中每年递增9%,才有了中国心导管、颈动脉导管、头颅钻孔放血、心脏搭桥技术的炉火纯青。

    身高血压值是人类21世纪高血压研究的里程碑,开创了21世纪人类心血管病防治工作的新纪元,但愿这个标准值更新所有医学教材的相关部分,为每个人放飞心的希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