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代名家笔下的赤壁怀古图

 美莲社 2015-04-01

金 武元直《赤壁图》局部


北宋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也就是赤壁战后的八百年后,苏东坡与友人两次泛舟游于黄州城西的赤鼻矶,因写作了脍炙人口的《前后赤壁赋》二赋,此后黄州赤鼻矶遂有「东坡赤壁」之称。


正是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之际,赋中藉著怀想当年在赤壁何其意气风发的英雄们俱往,感慨生命的短暂与人生之虚诞,因而对万物的变与不变,提出一种非常豁达而富哲理的反思。正是这种面对个人处境的困顿,却能穿透历史的豁达感,使得东坡的赤壁之游传为千古佳话。


元、明、清以来,不但以赤壁为核心敷演东坡故事的戏剧大量出现,书家也反覆抄写赤壁二赋,而画家也以图像传达东坡赤壁胜事的《赤壁图》蔚为风行。


东坡赤壁赋所引发的三国尘埃,也许离三国已经很远了,然而江山依旧,世事已非的感慨,却一次次让书画家们透过东坡,重访三国,并书写各自的赤壁图像。


1、宋 苏轼《前赤壁赋》



苏轼一生宦途起浮,神宗元丰二年(1079)秋冬因「乌台诗案」文字狱被贬黄州,为其人生与创作的重要转捩点,而〈前后赤壁赋〉正是此时期的代表作。此件苏轼亲笔之〈前赤壁赋〉,集文学与艺术创作于一,至为难得。


赋中描绘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乘舟游览黄州城外赤鼻矶,遥想八百多年前,三国时代孙权破曹军的赤壁之战,表达对宇宙及人生的看法。


全卷行楷书,结字扁阔而紧密,笔墨丰润沉厚,行气流畅,显示苏轼结合早年学习二王传统之研美流动与中年所学颜真卿之厚重朴实于一身,为中年之用意代表作。


2、金 武元直《赤壁图》




武元直,金章宗明昌时(1190~1195)名士,善画山水。图中描绘苏轼与友人同游赤壁之下。东坡头戴高巾,与二客及一船夫正「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对岸赤壁巍然矗立,岸上松枝微弯,细笔描绘的水波微微盘桓荡漾,似乎表现当晚「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之意。


前景树石虽用盛行于北方的李郭风格,然主山以朴素的短直皴构成,全卷并以淡墨渲染,全无李郭风格原有的戏剧性笔墨与气氛。加上整幅作品作于纸上,其素雅简朴的气质,回应了北宋末苏轼等人所提倡之文人画之旨趣,显示此时金画如何融会原来北方地方传统与新兴之文人画风潮。


3、明 文徵明《仿赵伯骕后赤壁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文徵明(1470~1559)初名壁,字徵明,后以字行,为十六世纪吴派最具影响力的画家。本卷以苏轼〈后赤壁赋〉为其文本,分为八段,描绘苏轼与二友人携酒与鱼复游赤壁。


全幅浅青绿设色,虽说仿自赵伯驌,然颜料下透露出线条与用笔,显得透明而有层次感,较接近元赵孟頫之文人青绿传统。画中人物线条简朴,山石则堆叠紧凑而富变化,展现文人面对奇景之安闲雅兴。画上纪年嘉靖戊申(1548),文氏时年七十九岁,为其晚年力作。


4、北宋 乔仲常《后赤壁赋图》纳尔逊美术馆藏



5、宋 杨士贤《赤壁图》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藏



6、宋 马和之《赤壁后游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赤壁赋》是苏轼名篇。苏轼被贬黄州,两度夜游黄州赤壁,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和调寄“念奴娇”的《赤壁怀古》,寄怀古幽思,泄胸中块磊。《前赤壁赋》主要写真景实情,《后赤壁赋》较多虚景幻境。


马和之的《赤壁后游图》,并未按照原文次序描绘,而是妙造自如。画面景象比较简练,却点出了主要情节。一叶扁舟随波飘荡,艄公挟橹观景,正是“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的情景。


7、文徵明、董其昌《赤壁赋图卷及楷书》



8、明 张瑞图《后赤壁图卷》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9、明 文嘉《赤壁图卷并书赋》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0、明 蒋乾《赤壁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11、明 丁玉川(旧传元吴镇)《后赤壁賦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原)



12、清 黄慎《赤壁图》上海博物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