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景瓷“九龙公道杯”斟满必漏暗藏玄机

 杯子物语 2015-04-01

传说在明代洪武年间的景德镇,有几只特别的酒杯在御窑炉中浴火而生。这些酒杯除了外观精美之外,还暗藏着玄机——向杯中倒酒,最多只能倒至七分满,多倒一点就会全部漏光,正所谓“知足者水存,贪心者水尽”。此杯被明太祖朱元璋赐名为“公道杯”。
  数百年来,这种神奇的酒杯都只存在于传说当中,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景德镇汇集名家,让“九龙公道杯”重现于世。


▲“九龙公道杯”的神奇之处在于向杯内注水达一定量时,整杯水都会从杯底漏光。


起源众说纷纭
  “公道杯”是我国古代一种酒器。杯中央立有一个寿星公或龙形装饰物,其体内有一根空心瓷管,瓷管的一个管口位于装饰物与杯子的交接处,即内杯底,另一个管口则位于外杯底。向杯内注水达一定量时,整杯水都会从杯底漏光。
  这样一种神奇的酒杯,究竟创制于何时?因为关于其的存世史料非常少,学界至今仍没有定论。
  据景德镇“特种工艺公道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余春辉介绍,在“公道杯”的种种研究当中,有专家认为,最早应起源于战国时期,用青铜制作,用来劝诫大王饮酒适度。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唐中期的“神通盏”,用黄金制成,与“公道杯”的特点相同,应是现在所说“公道杯”的一种。此外,还有宋代起源说等。种种说法,反而更加增添了“公道杯”的神秘色彩。


明代景德镇为皇室烧造
  虽然“公道杯”的起源时间无从考证,但在传说中,正是因为明太祖朱元璋的一席话,让景德镇瓷制“九龙公道杯”一举成名,并开始盛行起来。
  据说,当时的浮梁县令为了讨好皇帝,要求“御窑厂”的瓷工在半年内制成一种“九龙杯”,用以进贡。指令发出后,县太爷亲自监督,好则赏,不好则罚。
  于是,在短短三个月之内,汇集天下名匠的御窑厂里,瓷工们日夜研制,废寝忘食,通过数十次反复试验,终于获得了成功:在白腻瓷面上,有八条姿态各异的五爪龙,连同杯中央一条雕刻的龙,共有九条五爪龙,寓意皇帝“九五之尊”的威严。
  看到精美至极的“九龙杯”后,县太爷心花怒放,立即启程,快马加鞭将“九龙杯”送到了京城,进贡给了当时的皇帝朱元璋。
  果然,这件凝聚了顶尖技术的艺术珍品已经呈现,便获得了朱元璋的喜爱。这名浮梁县令也因此得以加官进爵,一路高升。


朱元璋亲赐杯名
  朱元璋得到“九龙杯”之后,便经常在盛宴中使用。
  有一天,朱元璋大摆宴席,以犒赏他的开国功臣们。席间,他拿出一只瓷质酒杯对大家说:“朕今日亲自斟酒赐饮,尔等可视自己功劳多寡,定斟酒长短。”说完,他让徐达第一个上前领这杯赏酒。
  谁知徐达一来贪杯,二来又自恃功高,竟让朱元璋把杯中的酒斟得满溢。不过,待他刚刚端起这杯酒,在众目睽睽之下,杯中的酒竟然从杯底漏了个精光。随后,其他人也依次上前来领这杯赏酒,发现只要不斟得过满,便可尽得一杯甘醇。
  众人百思不得其解间,朱元璋向大家揭开了谜底:这是景德镇御窑厂所造的“九龙杯”,知足者水存,贪心者水尽,告诫大家为人不可贪得无厌。也正是在这场宴席上,朱元璋将这一酒杯命名为“公道杯”。


巧用“虹吸原理”
  在现代人看来,“九龙公道杯”的奥秘其实很简单,酒过八分则漏,是运用了物理学的“虹吸原理”。
  余春辉介绍说,从外观上看,杯子中央立着一个龙形装饰物,实际上这个装饰物是中空的,里面藏着一根倒“U”形的瓷虹吸管。其一端管口位于内杯底,另一端管口位于外杯底,两个端口之间因杯底的厚度而自然形成了高度差。
  当杯中酒低于虹吸管顶部时,因未将虹吸管充满,管内的酒只能停留在一侧管中,并不会从杯底排出;若杯中的酒平齐或超过虹吸管顶部,管内充满了酒,且因内杯底的管口位置偏高、压强偏大,导致酒从外杯底的管口排出。
  由此可见,用“公道杯”盛酒的极限高度不能超过杯中虹吸管的管顶。若“公道杯”开始漏酒时即停止倒酒,那么每次的装酒量都将是一致的,所以很是公道。


仅凭一张照片开始复烧
  “九龙公道杯”自一举成名天下知后,便成为了皇家的心头好。据国家文博研究员、景德镇古窑文化研究院院长周荣林介绍,以瓷器为原料制作“公道杯”,工艺太过复杂,据现存考古资料来看,在明清时期,仅德化窑等大窑口进行过少数仿制,但因为是民间用瓷,杯中装饰物的形象多为寿星公,所以,进贡皇室的“九龙公道杯”,可以说是景德镇御窑厂的“专利”。
  但可惜的是,至清末、民国时期,“九龙公道杯”的制作工艺一度失传。据余春辉介绍,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为了发掘宝贵的陶瓷传统特种工艺,景德镇组织了徐怀元、杨银根、程观圣、洪养保等高级技艺名师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何叔水等人,参于探讨,设计试制。
  “据我的师傅程观圣回忆,当时甚至没有实物可以参考,仅能凭着当年《人民日报》所刊登的一张黑白照片——出自圆明园的银制公道杯进行研究,可想而知难度有多大。”余春辉说。


名家聚首重开发
  古人云:“三日一条龙,百日一套杯。”“九龙公道杯”物件虽小,其工艺却非常复杂,从设计到制作,涉及五十多道工序,如成型、做坯、利坯、晾晒、烧炉、开炉等。
  “任何一个环节稍有失误,都将前功尽弃。如杯中龙头是粘上去的,稍有不慎,就会有所倾斜,不仅不美观,也失去了公道杯的意义。”余春辉说。
  当时,景德镇的名家聚集一堂,前后共花了一年多才最终让“九龙公道杯”重现于世。不过,因其工艺过于复杂,以当时的条件,烧造一百套只能成功两三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