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中国的公道杯是怎么来的呢

 宛平2008 2017-06-15

 中国的公道杯是怎么来的呢

 

赵汗青

 

    我们先来了解下公道什么是什么意思公道出自《礼记·礼运》,“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这天下是大家的,公平、客观、合理,尊重事物本来的面目是最基本的法则。这样的思想不仅在文学、戏剧当中,还体现在生活日常的器物里,比如:公道杯。

那么公道杯是怎么来的呢?

公道杯又称“平心杯”,一种杯形,始见于辽代缸瓦窑产品,元青花中亦有,流行于明、清时代。杯多撇口,垂腹,圈足;杯中立一人形,体内空心瓷管通于杯底底小孔,瓷管口端与杯沿等高;立人足下与杯衔接处又有一暗孔。当杯中酒位高于管口,酒即随杯底的漏水孔一泄而出。所以在酒宴中,进酒者只能给饮者注等量的酒,因此称其为公道杯。此杯系以物理学中的虹吸原理制成的,有提供满损谦益的教化作用。

公道杯流行于明清时期,名字据说是明太祖朱元璋起的。明代洪武年间,官府在景德镇开设“御器厂”,亦名“御窑厂”,专门为皇宫制造御瓷,这里聚集了众多制瓷手艺高超的能工巧匠。当时的县令为了讨好朱元璋,指令“御窑厂”的瓷工,半年内制出一种“九龙杯”用来进贡皇上,好则赏,不好则罚。由于九龙杯的制造难度大,时间又短,瓷工们个个急得寝食不安,最后经过大家三个多月的日夜研制,几十次的反复试验,终于获得了成功。在白腻的瓷面上,有八条姿态各异的五爪龙,连同杯中一条雕刻的龙,共有九条五爪龙,寓意皇帝“九五之尊”的威严。

  得到九龙杯后,朱元璋果然爱不释手,连声夸赞景德镇瓷工制瓷技艺高超,夸赞景德镇不愧有瓷都之称。县令由于进贡有功,得到了皇上的赏识,不久便加官晋级,升迁为府台。而朱元璋则经常使用这种酒杯盛酒宴请文武大臣。在一次宴会上,他有意“关照”几位大臣多喝一点酒,便特意为他们把御酒添得满满的,而对其他人,则将酒筛得浅浅的。可奇怪的是,那几位被皇上有意照顾的大臣一点酒都没喝到,御酒全部从九龙杯的底部漏光了。朱元璋对此甚是不解,究其原因,方知此杯盛酒最为公道,盛酒时只能浅平,不可过满,否则,杯中之酒便会全部漏掉,一滴不剩。为了谨记九龙杯的公道,朱元璋便把九龙杯改名为“九龙公道杯”。

  “知足者水存,贪心者水尽。九龙公道杯的典故其实就是告诉人们办事必须讲求公道,为人不可贪得无厌。可以说,“公道杯”是中国人聪明才智的又一体现。

  公道杯的作用及原理

由上所知我们常常说的“公道杯”,实际上是一种酒具,亦可作为茶具来使用。公道杯是利用虹吸原理制成的,是由三部分组成。上部分是主杯,杯中央竖立着一龙头,龙头体内有一个空心的管道,管道的下口连接杯底的两个小孔,一孔一孔口为于杯内最低处,另一个空口则穿透杯底,管道的上口与龙额齐平。在向杯内注水时,水平面高于上管口时水就会通过杯底的一孔漏光。中间有一块圆形的盘子,盘子上面有五个眼与下面的杯座直通,杯座形状似一只倒扣的酒杯。若杯中上的酒过满,杯中的酒就会通过管道从杯底流到盘子上,再从盘子上流到底座。公道杯寓意处事需公道,不可贪得无厌。公道杯的款式很多,样式精美,受到海内外很多人士的亲睐。制作公道杯的工艺比较复杂,在古代要制成一只完美的公道杯相当不容易,稍有不慎便前功尽弃。

   公道杯不仅让国人啧啧称奇,就连老外也为它着迷倾倒,据说还有一个“巧取九龙杯”的故事。

  20世纪60年代初期,有一外国贵宾来我国访问,在参观期间,东道主为他举办了招待宴会。宴会上使用的酒杯就是一套价值连城的九龙杯,其形古朴苍劲,玲珑剔透,特别是龙口上那颗光耀夺目的明珠更是巧夺天工。客人被这精美而又珍贵的艺术品深深吸引住了,拿在手上仔细欣赏,赞不绝口,也许是饮酒过多的缘故,他竟将一只九龙杯有意无意地顺手装进了自己随身携带的公文包中。

  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直接索要又不太礼貌,最后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客人夹起公文包兴冲冲地离去。“九龙杯是我国的稀有珍宝,一套36只,缺一岂不可惜,怎么办呢?”最后得知这位贵宾马上要去观看杂技表演时,大家想到了“拿回”的主意。

  当天晚上,明亮的表演大厅里,精彩的杂技表演使观众如痴如醉,那位贵宾也被中国演员精湛的技艺所折服,一个劲地热情鼓掌。台上表演正值高潮,只见一位魔术师走上舞台,潇洒地将三只杯子摆放在一张桌子上。观众定睛一看,原来是奇光耀眼的九龙杯,再看魔术师举起手枪,朝九龙杯扣动扳机,随着一声枪响,转眼间那三只九龙杯只剩下两只,另一只不知去向。

  这时,那位魔术师对观众说道:“观众同志们,那只杯子刚才被我一枪打进了坐在前排那位尊贵的客人的皮包里了。”说完,便轻步走下台来, 对那位贵客道:“先生,能打开您的包吗?”贵客明知是计,但不好做声,便从包里将那只九龙杯取了出来,当他看到满场的观众都在热烈地鼓掌时,也高兴地笑了起来。                            

    “台湾公道杯”与公道杯的区别

  在上世纪七十年时代,从台湾省流传过来一种茶具也叫公道杯,它和我国古时代的公道杯是有区别的。它主要是一种盛茶的器皿,基本是用玻璃和陶瓷制成,形状跟没有嘴的敞口茶壶很像,只不过把茶壶口形状做了一些改变,以便于倾倒茶水。

现代的公道杯是一种盛茶的器皿,又称之为“匀杯”、“公杯”、“茶海”。目前已经是茶席、茶会上的重要器具了。泡茶用的公道杯直到上世纪七十年时代才由台湾传入内陆,形状跟没有嘴的敞口茶壶很像。如果用壶泡茶,再倒到每人的杯子中,就会出现前面的茶水淡,后面的茶水浓的现象,而有了公道杯,就可以先将壶中的茶水倒入公道杯中,然后再分给每个饮茶人,以保持每个饮茶人茶杯中的茶汤口味相同,所以谓之公道杯。

古代流传下来的公道杯虽然对于现代来说没有多大用途,但是作为中国古时代的物质遗产之一,它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再加上古代制作公道杯的工艺十分复杂,所以,古老的公道杯还是有一定收藏价值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