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和有个关于“粉丝和粉条”的传说!

 家有学子 2015-04-02

  西和自古种植马铃薯,清康熙十二年编纂而成的《西和风物志略》曰:'县西多薯,根大,宜食。'可见西和至少在康熙年间就已经种植马铃薯。相应的粉条的制作在西和也有一定的历史。
  据说西和粉条有两种美丽传说。
  传说一,乾隆年间,新任知县邱大英西巡察访民情,时值八月,恰逢洋芋丰收,乡人以煮熟的洋芋接待知县老爷,洋芋酥软、冒着热腾腾的香气,知县老爷吃了一个连赞好,临走时看了看既大又饱满的洋芋突然好奇的问:“将此碾碎成粉,仿成面条之状,食之岂不妙哉?”知县老爷的话如醍斛灌顶,走后,乡民就按知县老爷说的做了起来。先将生洋芋捣碎,置水中浸泡,再过滤出淀粉,晒干,然后擀成面条,煮熟,爽口、劲道,果然好吃! 此做法便广为流传,远近闻名。 知县老爷爱民,广施仁政,深得民心 ,后犯事被朝廷所杀,为了纪念,乡民们亲切的称这种粉条面为“老爷面”。 这时还是手擀,今天的制作工艺是这之后逐渐发展完善的。
  传说二,大概在清朝光绪年间,有个穷小子叫张仲良,排行老六,人称六郎。六郎看上大户人家的小姐任兰蕙,两人暗生情愫,六郎上门提亲,任家坚决反对,两人不愿忍受相思之苦,毅然决然逃避山林,私定终身,学古人过起了男耕女织的生活。 六郎心灵手巧,擅长工匠活,做的工具既省劳力又美观。六郎勤劳,种了几亩洋芋,收获丰盛,兰蕙看着一大山洋芋,发愁着说:“这么多,怎么存放?”六郎看了一眼洋芋,摇了摇头,陷入沉思,如何才能把洋芋变成另一种东西,以方便储存?六郎想到一种方法,并制作了一种工具,他们用这种工具把好多洋芋变成了洋芋淀粉。 一天,兰蕙看着一包包洋芋淀粉,皱着眉说:“这么多洋芋粉,何时才能吃完?”六郎瞅着妻子手里端着的面条,突然心生灵感,可不可以把洋芋淀粉做成像面条一样的东西? 六郎想了七天七夜,又按想的做了七天七夜,终于在第八天一个叫“杠子”的工具诞生!夫妻俩尝试用“杠子”制作洋芋面条,看着一根根光滑、鲜白的洋芋粉面条从杠子里出来,兰蕙激动的说:“看我们做的洋芋粉面条!我们成功了!”六郎说:“我们就叫它粉条吧!” 自此便有了“粉条”这个东西。 他们把做好的粉条晾晒在院子里,一捆捆雪白的粉条在阳光下泛着光,蔚为壮观…… 六郎做粉条的消息不径而走,很快传遍全县,人们一边羡慕两人爱情,一边赞六郎心灵手巧,制做粉条,一时全县兴起了粉条热…… 今天,阴阳山下的张安家世代替人压条粉条为生,据说家里压粉条用的杠子就是祖传的。 据他说六郎真有其人,听祖父说过,他应该是西和压粉人的祖师爷,要不然西和的粉条怎么做的这么好?不过六郎不叫六郎,也不叫张仲良,由于年代久远,名讳已无人知晓……
  下面小编带大家看看粉条本土的制作过程
  1.挑 选 马 铃 薯
  选表面光滑,无病虫害,无青头,大小适中的红薯。清洗:将选好的红薯装入箩筐放人水中,把泥土、杂质洗掉,并把红薯两头削掉。
  2.磨 制 淀 粉
  洗净后的红薯应及时粉碎,边打边加水,打得越细越好!
  3.沥 干 水 分
  当盆里的水全部澄清后,取出表层油粉后,把下层淀粉取出吊成粉砣,放在太阳底下曝晒。当粉砣内水分蒸发一半时,把粉砣切成若干份曝晒。最好是放在背风向阳的地方,以防灰尘污染。
  4.刨 制 粉 面
  制作手工粉条首先淀粉一定要好,必须是纯马铃薯淀粉,质量上乘,特别是勾糊筋用的淀粉,必须用上等淀粉,不然芡不好粉条就容易断裂。
  (粉芡)
  5.和 面
  把打好的粉芡倒进大面盆里,两三个汉子共同上手,一手抓住面盆,一手握紧拳头捣向用面糊调和的面团。面团不能太硬,也不能软,硬了条子漏不下来,软了漏出的条子容易折断,弄不好就会成为一锅浆糊。
  6.漏 制 粉 条
  粉芡团温度在30~42摄氏度为好。再检查一次粉团,当淀粉团离手时,抓起一团,少许自然垂落,如不断落,即可漏丝。在漏丝时,要预备一锅开水,当锅内水沸腾时才漏丝。一人左手端着漏瓢,一人负责往漏瓢里添粉团,动作要轻快,端瓢者右手背不停地打击瓢里的粉团,不快不慢地让丝条沉入锅底再浮出水面。
  7.冷水中冷却粉条
  出锅的粉条甩进备好的冷水中,然后把水中的粉条放到另一个冷水缸里,在冷水缸里不断摆动,直至粉丝松散为止。
  8.晾 干 粉 条
  将竹杆上的粉条挂到通风的户外冷冻,直到粉条冻结成一块,待太阳出来,再把冻在一起的粉条挂到背风向阳处,还要一直用手搓、用木棍轻轻敲打,直到晒干,一捆一捆的手工粉条便好了。
  9.粉条做成的美食佳肴
  手工粉条,经过水煮,受过冷冻,通风晾晒,几经敲打,最后那光光的、软软的、滑滑的粉条及宽粉便成了人们餐桌上的美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