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求拜
手工制作红薯粉条已有百余年历史了,从清末红薯传入我国不久,这门手艺就在民间流传。我父亲很小就掌握了这门手艺。传统手工工艺制作的红薯粉条有好吃爽口、粉味纯正、筋道耐煮、营养丰富等特点。绝对不加任何增白剂、防腐剂、食品胶之类的添加剂,那时也没有这些东西,父亲做的手工红薯粉条属纯绿色食品,是天然的农家产品。
当初的红薯粉条色泽黄亮,身干条细,均匀,韧性好,拉力足,食之柔软爽口,既可作主食,又可作菜肴,深受乡村人的喜爱,最好吃的是没有晒过的、刚做的水粉。
然而,像当初那种真正的纯红薯粉条现在就很少见了,而今的粉条都要加面粉和其它添加剂,一尝就知道,味道一点不纯正。
手工制作红薯粉条工艺比较复杂,特别是像父亲他们没有形成大的规模,也没有专门的作坊,每年春节期间游乡窜户地小打小捞,平时是随叫随到,特别辛苦。
70年代前,在乡里只有我们家在做手工粉条,当时有我的父亲、伯父、堂哥他们三人组合,到人家里去做粉条,有时也带上我大姐,他们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只做红薯粉条,其它的一律不做,不然会败坏他们的名声。几十年下来,人们都称父亲叫“干粉”(当地人叫粉条叫干粉),很少能叫出他的大号。几人的分工相当明确,换人就不行,没有经验也不行,流水作业,哪一环扣不上就要出乱子。
淀粉一定要好,必须是纯红薯淀粉,质量上乘,特别是勾芡用的粉,一般都要自己带上等粉备用,如果主人没有好淀粉就用自带的,不然芡不好粉条就容易断裂。
制芡糊,取少量精制的红薯淀粉,用温开水调成白色乳液状,然后一边将沸水冲入淀粉乳中,边掺水边搅拌,调成面糊,要求无粉疙瘩、不粘手、能拉丝的软粉团。一边用搅拌工具朝一个方向不停地快速搅拌,使淀粉乳变成透明、粘稠的粉芡,成熟度达八九成即可。
粉芡冷却至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