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學】華夏古語

 銀花 2015-04-02
 
 

閩粵方言源遠流長,是古代漢語的活化石,北方人一點都聽不懂。以為是外國話,從而譏笑它們為鳥語,事實上,正好相反,這些所謂的鳥語是正宗的漢語,而北方中原人所講的現代漢語,其實是胡人漢語。歷史事實就是這麼搞笑。尊重歷史事實是我們應該有的態度。
古代的河南話、河北話、山東話不是現在的河南話、河北話、山東話,前者是古代漢語,後者是現代漢語。兩者文字發音和用詞差別巨大。漢唐時期的漢語是沒有翹舌音的,漢唐時期的漢語與現在的北方中原漢語天差地別。現在北方話是現代漢語。現代漢語是從古代漢語演變過來的,歷史上游牧民族數次佔領中原地區,佔領中原地區的游牧民族介入了古代漢語,改造了原始的古代漢語,使古代漢語發生了斷裂式發展,發生了巨大的演變。因為游牧民族是中原地區的統治者,這種胡式漢語就成了中原地區的官話在中原傳播,北方中原地區的胡式漢語就是現在語言學家所說的現代漢語(即現在的普通話和各種北方漢語方言),它們也被稱為金元虜語(即胡式漢語)。而遷移到南方的漢族人仍然保留了原始的漢唐時期古代漢語。唐詩應該用閩粵漢語念才能還原唐朝那時創作者的原始真實話音,因為那個時候根本不存在現代漢語普通話,那個時候現代漢語還沒出世!普通話的歷史到現在也才幾百年!唐朝離現在都1000多年了。普通話是滿族式的漢語,是滿州人講的專用漢語(是滿清官話,後來成為國語,即普通話),普通話的英語單詞是 mandarin


清代早期,南京官話仍為漢語主流標準語。

雍 正八年(1730年)清政府設立正音館,推廣以北京音為標準的北京官話;而北京官話是以元朝時舊北平話與南京官話相融的基礎上,融入滿族語音而成。到清代 中後期,北京官話逐漸取代南京官話取得國語的地位。宣統元年(1909年)清政府正式設立「國語編審委員會」,此即清末的國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