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济水——封祀日隆万民仰

 文化龙乡 2015-04-02
【王屋探源】济水——封祀日隆万民仰       祭祀水神是古人自然崇拜的主要形式之一。记载济水早期祭祀活动的史料主要有《礼记》、《史记》等。《礼记》是儒家经典,主要记载秦汉以前的各种礼仪。《礼记·王制》载:天子祭天地,祭天下名山大川,主要是祭祀五岳四渎。《史记·封禅书》记载的周天子祭祀天地的礼仪是:冬至祭天于城南郊,以迎接夏至日的到来;夏至祭地祗,“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四渎者,江、河、淮、济是也”。祭祀时除了祭品,还要用音乐和舞蹈,以示礼敬。

  春秋时期的济水祭祀规格是和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相并列的。《左传·僖公二十一年》:“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实司太皞与有济之祀,以服事诸夏。”这四个诸侯小国都在济水流域东部,任国在今山东济宁,宿、须句东平湖东岸,颛臾在泗水附近。这四个小国共同负责掌管太皞伏羲氏和济水神的祭祀并朝贡中原,可见济水在古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秦始皇称帝以后,在泰山大搞封禅活动,并重新颁布了天下名山大川的序次和祭祀的规格,济水名列四渎之首。

  隋唐以后,济水逐渐衰微,尤其是济水下游,由于泥沙淤积,大多河段断流,但是济水的祭祀和加封规格却日渐提高。这种似乎不合逻辑的现象,自有其深厚的社会根源。隋唐时期是中国农耕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水是万物之源”的朴素意识在社会生活中日益加强,水神崇拜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日渐盛行。官方的水神崇拜主要体现在祭祀礼制的进一步提高并列入国典。唐朝“四渎”仍为江、河、淮、济,又增加“四海”,即东海、南海、西海、北海。唐天宝六年封河渎为灵源公,济渎为清源公,江渎为广源公,淮渎为长源公。天宝十年又封东海为广德王,南海为广利王,西海为广润王,北海为广泽王。“四渎”“四海”分别按春、夏、秋、冬四季祭祀:立春在山东莱州祭东海神,在河南桐柏祭淮渎神;立夏在广州祭南海神,在成都祭江渎神;立秋在陕西大荔祭西海神和河渎神;立冬在河南济源祭济渎神和北海神。祭祀时朝廷还要派两京官员亲临现场。

  济源的济渎庙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建立起来的。隋开皇十六年以济水之源命名政区名,设立济源县。唐代以后,济渎庙又有扩建,形成占地130亩的规模,一直保存至今。在朝廷日益隆重的祭祀活动影响下,济水流经的荥阳、原阳、菏泽等地也相继建起了济渎庙。

  济水封号从唐玄宗封济水为“清源公”开始,历代有加。宋徽宗封为“清源忠护王”,元仁宗封为“清源善济王”。到了明代,朱元璋登基之后,为了显示皇权地位,悉数革去了历代帝王对天下岳渎镇海和忠臣烈士的封号(惟孔子封号未改),颁布《太祖改正岳渎神号诏》,重新对天下五岳、五镇、四海、四渎神号进行命名,四渎分别改名为:东渎大淮之神,南渎大江之神,西渎大河之神,北渎大济之神。至今在北京地坛仍可看到四渎神位仍为此名。

  济渎庙在“四海”“四渎”水神祭祀中具有特殊地位,庙内的龙池和北海池是分别用来祭祀济水神和北海神的。济渎庙“身兼二职”的原因,是因为“四渎”均有庙宇,“四海”却是按方位加封的,当时为四海神建的庙宇只有东海庙和南海庙,分别在广东莱州和广州南海,而西海和北海只是泛指,没有具体地点,无法设立庙宇,于是把祭祀北海神和西海神的地点分别定在济渎庙和河渎庙。

清代是一个少数民族统治汉民族的朝代,在统治手段和策略上更加小心翼翼,千方百计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汉文化,巩固统治地位。对历代祭祀山水的典章制度,自然也要沿袭使用。清王朝规定,每遇太子继位、寿辰大典、离宫出巡、平暴治乱等等大事,都要派大臣前往各地祭告五岳四渎。据《济源县志》记载,康熙八岁登基,二十三年离宫出巡,二十七年封孝庄皇后为圣文皇后,三十六年“荡平漠北”,五十八年封孝惠皇后为圣章皇后,以及康熙五十、六十大寿,都曾颁诏并派使臣到济渎庙祭祀济渎神和北海神。

  济水崇拜从本质上来说,是人类对大自然的一种诉求,祈求天无灾祸,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因此在官方和民间都很盛行,只是相对而言,官方的济水崇拜具有规范的礼仪程式,体现出封建制度的威严,而民间的济水崇拜则比较贴近生活,还体现出神话化和世俗化的特征。如《酉阳杂俎》中有一则颇具政治色彩的故事:南北朝时南燕有一位长白山人,名叫邵敬伯,收到一封信函,写信人自称是吴江使官,上司令他到济庙拜谒济水神并送去书函,听说敬伯前往济源,请代为送达。敬伯致济庙,入水府,豁然见宫殿宏丽,一九十老翁坐于精床,发函开书曰:“裕兴超灭”。果然就在这一年(410年),宋武帝刘裕灭掉了南燕慕容超政权。又如,济渎庙内有一碑记,记的是李货郎传书的神话故事:济源有个李货郎,常到云南做生意。有一年,云南大旱,李货郎告诉云南地方官,济水神有求必应,应该前去求雨。地方官为解百姓苦难,万里苦行来到济庙,当晚就睡在庙里,睡梦中见到济水神,求其前往云南降雨。济水神只说了一句“心诚则灵”就飘然而去。这位官员回到云南后,率众祈雨,果然甘霖普降,解除了旱情。地方官见济水神如此灵验,遂写信托李货郎捎给济水神,以表感谢。从此,云南一带每逢干旱,就托李货郎传书济水神,每每有求必应。李货郎因此成为云南贵客,生意也越做越好。

  济水神的世俗化主要表现在民间对它的祈愿,最明显的表现是济渎庙寝宫里供奉的济渎神及其三位夫人的形象:正位上端坐的是三位娘娘,分别掌管水政、财政和家政,济渎神则在宫内东侧卧榻上熟睡。其中的寓意即宫门对联:“河神高枕农无患,黎庶安康民长歌。”体现的仍然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祈愿。在济源百姓心目中,济水神除了有安澜去灾行云布雨的功力,还能赐福赐寿。如清《济源县志》记载:每年三月间,远近百姓都要到济渎庙进香求愿,并“多密带金银仙佛银娃金盒之类,乘人不见,抛于池中,谓之抛长生。”

  明清时期济渎崇拜与祭祀达到高潮的另一个标志,是在与济水相关的北方地区,分布有数量众多的济渎庙。据相关记载,河南原阳、荥阳、新乡都有柘城、濮阳有“济渎池”。山东曹县、定陶地方志载有济渎庙,菏泽至今仍有保存完好的济渎庙。河北曲阳的“济渎岩”,元代称为“济渎神祠”。山西曲沃有“济渎祠”,黄帝庙原为济渎庙;孝义县、长治县有“济渎庙”,高平县有“济渎池”和二座“济渎庙”,凤台县有二座“济渎庙”,阳城县的成汤庙,“有二泉亢旱不竭,与济渎通”。这些为数众多的济渎庙,大部分并不在济水流域,说明济水崇拜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信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