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次髎穴

 事不宜急缓则圆 2015-04-02
次髎穴
次髎穴
  次髎穴,中医针灸穴位之一,出自《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穴。主要治疗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痛经,疝气,小便赤淋,腰痛,腰以下至足不仁。

穴位简介

次髎穴参考图
次髎穴参考图
  出处:《针灸甲乙经》:“女子赤白沥,……次髎主之。”

  穴义:膀胱经的地部经水由此从体表流入体内。

  名解:次,与上髎穴相对为次也。髎,孔隙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的地部经水由此从体表流入体内。本穴物质为膀胱经上部经脉下行的地部水液,至本穴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从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故名。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骶棘肌、第二骶后孔。皮肤由第一、二、三神经后支的外侧支臀中皮神经分布。左右两侧第二骶后孔之间距为33毫米和第三骶后孔的纵距为15.2~16.2毫,米在活体,第二骶后孔和骶前孔的倾向约65度。个体略有不同。

穴位定位


  标准定位:在骶部,当髂后上棘内下方,适对第二骶后孔处。

  穴位取法:俯卧位,在第二骶后孔处取穴。

功能特性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循本穴的地部孔隙由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

  功能作用:疏导水液,健除湿。

可治疾病


  主治疾病:疝气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小便不利,遗精,腰痛,下肢痿痹。

  人体穴位配伍:配三阴交穴中极穴肾俞穴遗尿;配血海穴治痛经。

  现代研究:有报道针刺本穴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刺灸法

八髎
八髎
  治法:寒则通之灸之或点刺出血,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刺法:
       1.直刺0.8~1寸,局部酸胀,有麻电感向骶部;
       2.直刺2寸左右,使小腹内有热感,用以治疗经带诸疾;
       3.直刺2寸左右,使针感向会阴部放散,以治疗遗精,阳痿;
       4.直刺2寸左右,使针感向尾骶部放散,以治疗肛肠疾患。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