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血晕妆、鱼鳞、弹簧头……中国女人曾流行化什么妆?| 涨姿势

 真友书屋 2015-04-02

在妆容流行元素天下大同的今天,很多人抱怨患上了“脸盲症”——已经很难辨认出眼前出现的这张美女的脸和刚才看到过的那张脸有什么不同。

千篇一律的妆容让人产生了审美疲劳,一个个都大呼“美女都去哪儿”了?壹读君(yiduiread)负责任地告诉你,当你看过了我们古代最流行的妆容都是什么样,你会深深爱上这个时代。

实习壹读君 | 渣山论剑 董艺雯 大风

先秦:手托腮,白中透白的你

如果让你填个空:一____遮百丑,男生一般会填“高”,女生则一般会填“白”。白富美并不是现代人的专利,《战国策》中载:“郑国之女,粉白黛黑”,屈原的《楚辞》也描写过“粉白黛黑施芳泽”的女子。可见,春秋时期的女孩子就有往脸上擦白粉的习惯。那么,这里的“白粉”指的是什么粉呢?

《释名》云:“粉,分也,研米使分散也。”“粉”的本义指“米粉”,与广东人爱吃的“牛肉炒米粉”同宗同源。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载,要将梁米或粟米进行数十天的研磨、过滤、搅拌、日晒,才能制成香粉“以供妆摩身体”。物以稀为贵,最原始的粉底在当时也是一件奢侈品。

虽然制作很麻烦,但米粉的增白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而且容易脱落。于是,热爱美白的先秦人民又发明了另一种粉底——铅粉。晋朝张华在《博物志》中载,商纣时期就有“烧铅锡作粉”的行为。根据元代伊世珍的描述,这种铅粉敷在脸上确实有美白的功效,而且“洗之,不复落矣”。人们常说某位小清新“洗尽铅华”云云,这“铅华”就是铅粉的昵称。用现在的眼光看来,古人简直是用绳命追求美。

两汉:让他一生为你画眉

《倚天屠龙记》里,赵敏叫张无忌做的最后一件事是每天为自己修修眉毛,张教主虽然在足疗行业颇有建树,却未必能做好画眉这件事。在古代,姑娘们对眉毛的要求可着实不低。

“粉白黛黑”的“黛”指的就是画眉工具。中国女性画眉的爱好始于先秦,兴盛于两汉。汉朝女子的“眉型”分很多种,最盛行的是“长眉”,汉武帝时期演化出“八字眉”,眉头微微抬高,眉尾微微压低,颇受宫女的欢迎(囧)。到了汉成帝时期,赵飞燕的妹妹赵合德又偏爱一种叫“远山眉”的款式,淡淡几笔,如远山般飘渺,更显妩媚。除此外,还有阔眉、大眉等plus款。

唐——重口“血晕妆”

自安史之乱后,整个社会积贫积弱,人们的审美心态也发生了变化,重口的“血晕妆”来了。这种妆饰需要先将眉毛刮净,然后用红紫色的颜料涂画,看上去要有逼真的血肉模糊效果才算合格。

这种诡异的妆容源于一种叫”斜红”的妆饰。咳咳,壹读君先讲一个关于魏文帝与宫女薛夜来的故事吧。

那一夜,魏文帝在灯下读书,宫女薛夜来为了接近文帝,悄悄往前凑身,却不小心被七尺水晶屏风撞伤额角,鲜血直流。文帝看到此情景动了恻隐之心,伤口处理好后就与薛夜来……壹读君就不说少儿不宜的事了。这事让很多宫女醋性大发,于是故意用胭脂绘出这种血痕来夺人怜悯。一开始人们称这种妆容叫“晓霞妆”,后来演变成特殊妆饰“斜红”。其特点是将妆饰多绘在太阳穴处,有如弦月,有如伤口,总之残破感是关键。

宋——靠的不是妆容,是气质

宋朝由于“程朱理学”的影响加上整个审美的变化。女子的妆容整体较唐朝的“浮夸风”来说素雅了不少。虽然当时的妹纸还是最爱红妆,但在唐朝的妆容上稍加修改之后,确实顺眼了许多。比如宋代唇红的范围比唐要少很多,显得更加自然。

△点唇(唐) △点唇(宋)

宋朝流行花钿妆,主要是化在眉心上的花饰。样式上没有唐的丰富,不过十分精致。一些追求时髦的妇女更是将额前、眉间贴上小珍珠作妆饰。

△宋朝的花钿妆

值得一提的还有她们的发式。总体而言依旧沿袭了唐、五代以来的高冠、花冠。但冠的形状有过之而无不及。有的甚至“高三尺,宽与肩等”。壹读君(yiduiread)在这里友情提示,宋元的一尺相当于现在的31.68公分,壹堆饭们随意感受下。

△宋神宗时期高滔滔太后

明——把鱼鳞贴脸上真的美吗?

明代女子喜欢打腮红,当时比较流行的是“桃花妆”与“酒晕妆”,前者比后者较淡一点。要是脸蛋上有麻子,还得弄些装饰掩盖。据说当时南京一带出产一种比较名贵的鲥鱼,鱼鳞色泽如银,贵妇常贴在脸蛋上作“花子”以掩盖麻子。壹读君(yiduiread)已经不忍直视,这要是夏天热起来发臭了咋办呢?

除了腮红,明代女子还以细眉为美。堪称明代时尚手册的《新编百妓评品》记述了一个浓眉的妓女,说她“春山两座如屏障”,结果“刀剃了又长,线界了又长,萋萋芳草”。就是说那个妓女眉毛太浓,要不断用刀剃,用线绞,否则就要被看成是眉骨上长了一堆乱草,生意也会凄凉如荒冢。所以,如果你天生浓眉大眼就千万不要梦想穿越回明朝,那里的人一定会把你当做“村姑”。

清——低眉顺眼体现三从四德

清朝时封建专制走向顶峰,女性地位低下,为了迎合男性的要求和审美,女子们必须要显得低眉顺眼,以娇作献媚。因此当时女性的眉形很有特色,均为眉头高,眉尾低的形态,形状纤细修长,越发衬托出女性清秀柔美的姿态。

唇妆上虽然沿袭了“樱桃小口”的审美,但点唇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比较有代表性的唇妆就是上唇涂满口红,而下唇只涂中间一点点,这种唇妆在当时的宫廷中非常流行。还有一种涂法是只涂下唇,不涂上唇。到了晚清时期,受西方人的影响,女性也开始依照唇形将口红涂满整个嘴唇。

△咸丰时期孝静成皇后——低眉顺眼、上唇不涂

民国——烫发烫到蒋介石都不满

由于“西风东渐”的影响,民国的美女们在审美上逐渐趋向西方,加上西方化妆品的流入,当时的妆容上也渐渐个国际接了轨,传统的红妆慢慢退别历史舞台,用八个字概括:面如凝脂,红唇细眉。

△民国四大美女之一阮玲玉

这样的变化当然也是女性解放的一个反映。不过壹读君(yiduiread)觉得最明显的变化还是体现在发型上。

清末民国初年,年轻妇女除部分保留传统的髻式造型外,又在额前一绺短发,时称“前刘海”。

△周迅在《红高粱》中的造型

辛亥革命以后,开始流行剪发。20世纪30年代,国外妇女的烫发经沿海几个通商口岸传入国内,一时间,女人们的发式都开始崇尚西洋,染发也成了达官贵人所追求的时髦方式。当时也成了历史上造型最丰富的年代。

当然,那些像弹簧、像云朵,或者什么都像的发型也有着各种各样的名字。什么欧式宫廷卷发、双辫发、长卷发,当然这些发型都可以搭配上各种长短刘海,中分、偏分也任君选择。烫发在当时流行到什么程度呢?《成都竹枝词》中有对成都妇女烫发的描写:“踏遍春熙路几条,莲船飞动似推桡”;“短发蓬蓬不着钗,身披毛帕逛通街”。

△留洋归来的富家小姐多烫这种类似弹簧的宫廷式卷发

这种风气最终引起了当时政府的不满。1935年1月,南京政府发出通电,“禁妇女烫发,以重卫生”。紧接着蒋介石又下达了《关于禁止妇女剪发烫发及禁止军人与无发髻女子结婚》的命令。用蒋介石的话来说:“近年以来我国妇女生活行为多浪漫不羁,影响国家民族复兴之前途极为巨大,深觉有彻底改革之必要,务使我国妇女能崇尚朴素,保持固有之美德。”

不过,女人爱美之心就如滔滔江水谁能阻止,所以这个禁令随着国民党退败也就不了了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