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回顾和展望 (一)

 yiyidaodao 2015-04-03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回顾和展望 (一)   刘钧

 (2010-10-05 16:21:13)
标签: 

财经

分类: 管理学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至今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在这20年的发展中,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是,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影响了整个经济的健康发展,由此,回顾中国社会保障改革的历程和成果,探索未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发展方向就显得非常必要。

        一、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回顾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是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的。在经济体制改革前,我国国有企业实行“三位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劳动者只要在一个国有企业就业,相应地就获得了社会保险和福利的保障。在经济体制改革以后,我国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经济主体多元化的要求,不能适应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发展的要求,进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一)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试点探索阶段(19841993年)

    1984年,我国开始实行养老金的社会统筹,以改变企业负担标准不统一的问题。1986年,国务院在《中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中提出,要有步骤地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从1986年开始,国家多次颁布新的法规,并在许多城市进行了养老保险模式的改革实验。在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的同时,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也开始了。20世纪80年代,一些地方开始探索实施离退休职工医疗保险费用社会统筹和职工大病统筹,大部分地区实行了医疗费用和个人利益挂钩的办法。 1984428,卫生部、财政部在《进一步加强公费医疗管理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公费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势在必行,从此我国公费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也开始了。198610月,国营企业在新招收的工人中普遍推行劳动合同制,政府颁布了《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和《国营企业待业保险暂行规定》,从此,我国新生就业劳动力就是合同制工人,改变了原来到国营企业工作就有铁饭碗的局面。《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首次从制度上明确了国有企业部分职工实行待业保险的决定,标志着失业保险制度的正式建立。1989年,劳动部发布《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基金管理办法》,要求企业按照全部职工标准工资的1%缴纳待业保险费。在各地改革实验的基础上,1991626,国务院发布《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提出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即国家强制性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式养老保险相结合的保障体系;并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费用由国家、企业和职工三方负担;确定了以支定收、略有结余、留有部分积累的原则。1993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本文以下简称《决定》)提出,按照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对我国社会保障的范围、制度模式和体制框架等一系列问题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全面展开阶段(19942000年)

    199475,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法》明确规定,国家发展社会保险事业,建立社会保险制度,设立社会保险基金,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获得帮助和补偿[1]19941214,劳动部颁布《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并规定从199511起实施,规范了生育保险的相关政策,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199531,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明确了建立新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主张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保险制度,并补充以企业保险、个人储蓄,形成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从此,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进入了现收现付制与基金积累制相结合的改革阶段。1996年,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GB/T16180-1996》,该标准规定了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的原则和标准,适用于因工负伤和因职业病致残程度的鉴定。1996812,劳动部颁布的《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第一次将工伤保险作为独立的制度制定并加以实施。同时,对旧工伤保险制度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改革,强调工伤保险改革的思路是将工伤补偿、工伤预防和工伤康复结合起来的制度,明确了工伤保险制度的主要框架和保障标准,是我国工伤保险制度改革成果的体现。1997716,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由此,全国大部分省市普遍建立了个人缴费和社会统筹相结合的社会保障制度,规定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的费用不得超过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纳工资总额的8%。考虑到新旧制度的衔接问题,国家采取了部分积累制社会保障资金运行模式,实行“小账户大统筹”的资金运行方式。1998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实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和行业统筹移交地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决定对有关政策进一步调整实施,将原来11个行业实行的行业内养老保险统筹移交给地方(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提高统筹层次,实施省级统筹;养老金由原来差额缴拨的方式改为全额缴拨,并实施养老金的社会化发放。1998年底,国务院在结合统账结合的基础上,颁布了《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中国医疗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也进入了在全国范围的全面推进阶段。1999114,国务院发布259号令,颁布了《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规范了社会保险缴费的征缴,使社会保险的征缴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1999122,国务院颁布《失业保险条例》,标志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三)社会保障制度修改完善阶段(2001年至今)

    2001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同意辽宁省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实施方案的批复》,首先在辽宁省进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试点,其目标是建立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制度。目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试点已经扩大到吉林省和黑龙江省。200166,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提出以国有股减持资金充实社会保险基金。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企业不再设立新的再就业中心,用3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下岗和失业的并轨。20029月,国务院批准成立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专门管理社会保障基金。20021213,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对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范围、投资方向、投资比例做了明确规定。2003416,国务院第五次常务委员会发布《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从200411起开始实施。《工伤保险条例》的实施,扩大了工伤的认定范围,完善了劳动能力鉴定和评残标准,规定了劳动能力鉴定的程序和申报时限。20045月,我国开始实施《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规范企业年金基金的管理。20051213,国务院下发《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包括以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为重点进一步扩大制度的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做实个人账户的试点,改变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建立基本养老金的正常调整机制。

        二、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积极成果

    1、社会保障覆盖的范围不断扩大。目前,我国社会保险已经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只覆盖国有企业职工,发展到既覆盖国有经济职工,而且也覆盖集体企业、外资企业、合资企业、个体企业职工和钟点工等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制度保障的范围不断扩大,制度受益面更加广泛。截至2005年底,我国城镇就业人员27331万人,其中,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是17444万人,占城镇就业人员的63.8%;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是13709万人,占城镇就业人员的50.1%;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是10648万人,占城镇就业人员的38.9%;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是8390万人,占城镇就业人员的30.6%

    2、社会保障资金支出不断扩大。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以来,国家用于社会保障的资金也在不断扩大。例如,1980年,国家用于社会保险和各项福利的支出为13.61亿元,占GDP0.2%[2]2005年国家用于社会保险各项支出5400亿元,占GDP2.9%[3]。社会保障支出资金占GDP的比重不断提高,说明新增社会财富中更多地用于提高劳动者的社会保险待遇水平。

    3、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失业保险条例》、《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工伤保险条例》、新的《社会抚恤优待条例》等法律政策的出台,使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得以完善。规范了社会保障受益人和提供者的行为,使提供者的行为有法可依,使受益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4、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支持了中国经济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随着企业产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城镇居民下岗、失业人数不断增加。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有力地支持了企业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保障了城市弱势群体的生活需要。

    5、公民的风险保障意识增强。随着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发展,公民对风险保障的意识不断增强,维权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当职工、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够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监督了企业、国家有关部门对于社会保障政策的执行。

               (未完,见下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