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家书法绘画作品集萃(19)

 书画雅苑 2015-04-03
 
 


  张大千《观音》--- 张大千在《如何画人物》中提到:“画人物先要了解一些相人术,不论中西大概都习惯以相法来判别人的贤愚与善恶。”此幅中观音栖岩闲坐,慈眉善目,容止若思,展卷一观,祥和之气顿时盎然于画外。画中线条妩媚中见出力度,岩石及竹影敷色清雅秀逸,更衬托出观音造像的冰清脱尘之姿。

  


  朱佩君 工笔花鸟画《芙蓉鲤鱼》--- 整幅作品工整细致,主题突出,画面简洁,造型能力强,富于节奏感。柔韧有弹性的线条,清新的色调,严谨的造型,描绘了一幅芙蓉盛开,鲤鱼嬉戏,生机盎然,充满情趣的画面

  


  张大千作品欣赏

  


  陆小曼《翠峰冥色图》--- “云蒸山欲冥,峰翠黛疑烟,门径入溪色,何当听响泉。”陆小曼是20世纪二十年代众说纷纭的精彩人物。她娇艳美丽,多才多艺。胡适说:“陆小曼是北京城一道不可不看的景”。刘海粟说:“陆小曼的旧诗清新俏丽,文章蕴藉婉约,绘画颇见宋人院本的常规,是一代才女,旷世佳人。”

  


  明 唐寅《落霞孤骛图》--- 《落霞孤鹜图》是唐寅山水画苍秀一路的代表作。画法工整,山石轮廓用较干笔皴擦点染,线条变幻流畅,风格潇洒苍秀,构图不落俗套。画上自题诗曰: “画栋珠帘烟水中,落霞孤骛渺无踪。千年想见王南海,曾借龙王一阵风。

  


  唐 巨然 秋山问道图此图,虽主峰耸立,却无坚凝、雄强之势,但见柔婉;曲山抱合处,密林丛丛,三二茅舍坐于其中,柴门洞开,引小径回旋,折入深谷;坡岸逶迤,有树木偃仰,碎石临流,蒲草迎风。令人幽情思远,如睹异境。巨然师董源画山用淡墨长披麻皴,层层深厚,山头转折处叠以矾头,用水墨烘染,不施皴,留白,苔点飞落,“用笔草草,近视之儿不类物象,远视则景物粲然”,整个画面气势空灵,生机流荡。

  


  程璋 作品 《荷花燕子》--- 程璋为清末民初上海著名画家之一。这幅《荷花燕子》用没骨画法,工写结合,生动自如,而荷叶、花朵的刻画很注重透视效果和立体感的表达,发挥了生宣水色洇润的效果,尤有鲜活之感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明 文徵明 《积雨连村图》--- 此图笔墨疏简,属于“粗文”画风。远山用笔轻柔淡润,随意勾出山体轮廓,再略施渲染,以浓墨点苔。近树和中景树木亦用墨点成,或浓或淡,而疏密不显,呈平面感。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收藏。

  


  南宋四大家马远 岁寒三友图

  


  陶冷月《清月探梅图》欣赏 --- 中西合璧之月夜景色为陶冷月的独特风格,他笔下的月色多取冷色调,视觉上虽不如青绿山水那般悦目媚俗,却是意境幽远深邃,为世人珍重。日本当代著名美术评论家鹤田武良则称陶冷月是中西结合第一个成功者。

  


  徐悲鸿国画作品欣赏

  


  古韻遺風

  


  富贵图

  


  吴湖帆《庐山东南五老峰》--- 吴湖帆的绘画由古法入手,先“四王”而后融合南北宗法,造型工谨,笔墨精妙,色彩奇巧,自成一格。创作上于山水、花鸟、人物均有所涉猎,并精于书法、词章。其山水主要是改造古法为己所用,亦深得清新俊雅之意境。此幅为水墨青绿结合的山水画,为理想与现实结合之佳作。

  


  【禅机妙语】 1、顺则凡,逆则仙。 2、吃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 3、祸福无门,唯人自招。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4、水深则流缓,人贵则语迟。

  


  陆小曼《梅屋图》--- 幽谷深山,本是文人隐居妙处,而这耀目的白梅,则是女画家特有的诗意情怀,使整幅画面古朴幽雅又生意盎然清新悦目,沁人心田。另有题句:“为觅空香绕屋栽,万花留向故园开。诗人合是陶元亮,每到花时始一来”,恰和画意,妙句添彩。

  


  陶冷月:(1895~1985),原名善镛

  


  明 唐寅《落霞孤骛图》--- 《落霞孤鹜图》是唐寅山水画苍秀一路的代表作。画法工整,山石轮廓用较干笔皴擦点染,线条变幻流畅,风格潇洒苍秀,构图不落俗套。画上自题诗曰: “画栋珠帘烟水中,落霞孤骛渺无踪。千年想见王南海,曾借龙王一阵风。

  


  陶冷月《月夜寒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