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新科普工作模式 助推科普工作惠民生

 指间飞歌 2015-04-03

创新科普工作模式 助推科普工作惠民生

发布时间:2015-04-02   来源:济南市科协

济南市市中区六里山街道科协在长期的基层科普实践中,逐步探索形成了“1234”科普工作模式,为街道基层科普工作理清了思路、明确了方向,社区的科普工作有活力,惠民生。科普“1234”工作模式,即一条主线、两个场馆、三支队伍、四个关键。

“一条主线”指要牢牢抓住《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这一主线,深刻领会《纲要》精神,积极落实《纲要》要求,树立“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的科普发展新理念,帮助人民群众提高处理实际问题能力和参与公共事务能力。

“两个场馆”指六里山街道营养与健康科普馆、科普体验中心两处科普场馆。街道以上述科普场馆为抓手,为社区居民提供零距离科普服务。2012年底,营养与健康科普馆落成,成为全济南市首家以营养健康为主题的科普馆,该场馆至今已累计开放百次,服务群众4000余人。为满足群众不断提高的科普需求,2014年底,全济南市第一批、也是市中区首家科普体验中心在玉函北社区落成,进一步夯实了基层科普基础设施,开启了社区居民亲身体验式的科普教育模式。

“三支队伍”指社区科普大学、科普共建单位、社区科普达人。一是高标准做好社区科普大学的组织、管理、保障工作,充分发挥社区科普大学在基层科普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作为全区第一批社区科普大学,六里山分校硕果累累、成绩喜人。在2014年全济南市公众科学素质知识竞赛上,六里山分校荣获第一名。其次,街道高度重视科普资源的共建共享,广泛吸纳科普共建单位,成为基层科普的“同盟军”。目前,已与西藏中学、济南特殊教育中心、济南万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辖区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涵盖教育、医疗保健、法律服务、心理咨询等诸多领域,进一步充实了科普队伍,加强了科普力量。三是充分发挥热衷科普工作的居民群众的热情,让这些“台柱子”影响和带动更多的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科普工作。

“四个关键”指科普工作要抓住信息化、互动化、本地化、平台化这四个关键点。当前基层科普面临传统课堂授课模式吸引力不足、群众参与意愿不强、科普内容存在同质化倾向、科普力量亟待整合等问题。一是信息化。顺应科普信息化发展趋势,根据群众获取信息日趋移动化、碎片化的特点,大力推广“泉城科普”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科普渠道,并在社区服务公共账号等渠道进一步转发,产生科普信号逐级放大效应。二是互动化。以互动化形式进一步增强科普效果,让“体验性”科普走近更多群众,将“人机互动”与“人际互动”紧密结合。三是本地化。对社区人群构成进行摸底分析,尊重居民的科普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受群众欢迎的科普活动。四是平台化。坚持“社区搭台、社会唱戏”的平台化发展思路。以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为枢纽,吸纳有共同意愿、具有科普资源的社会组织入驻,搭建区域化科普平台,为居民提供更加丰富的科普服务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