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骨外上髁炎诊断和治疗新思路探讨

 山东中医竹林 2015-04-03
骨外上髁炎诊断和治疗新思路探讨
该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现在有很多医生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感到很棘手,很多原因是由于人们对该病实质的认识。过去认为该病由无菌性炎症引起的肱骨外上髁及其附近的疼痛综合征。推拿疗法、针灸疗法、中药(祛寒散结,活血通络,舒筋消肿,止痛等等)、封闭疗法(3周为一疗程)和长臂夹板或石膏托固定(3~4周)等治疗方法疗效欠佳。近年来,有人采用手术疗法,将肱骨外上髁处的腕伸肌腱切断,并加以手术剥离,提高了治愈率。针刀疗法总结了前人的经验,虽然简化了治疗方法,对该病的病理有了新的认识,但还是有其欠缺的地方。本文在针刀医学原理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诊断和治疗的思路。
【有关解剖】
肱骨外上髁属肘关节外部分,为前臂伸肌总腱的起始部。桡侧腕短伸肌、小指固有伸肌等均起自伸叽总腱。桡侧腕长伸肌起于肱骨外髁上嵴下1/3。肱桡关节由肱骨头与桡骨头凹构成,在肱尺关节屈伸运动时,肱桡关节本身无任何特殊运动但可以协助桡尺近侧关节的运动。
环状韧带围绕桡骨颈,对维持桡骨的位置有重要作用,其由坚强的纤维构成,内层衬一薄层软骨。韧带的前后两端分别附着于尺骨的桡骨切迹前、后缘,形成3/4~4/5环。环状韧带外侧仅有桡侧副韧带附着,比较活动。肘关节强度内收时,紧张的桡侧副韧带可以牵拉相对活动的环状韧带。
【病因病理】
一、外伤
1.伸肌总腱及其下的骨膜间有撕裂.继而引起粘连或感染,肘关节外侧部滑囊、滑膜的创伤性炎症或退行性变引起桡侧腕短伸肌的收缩引起舷骨外上髁部位的疼痛;
2.环状韧带与桡侧副韧带损伤可以影响外上髁处的肌肉排列而在该处产生疼痛;
3. 手术后遗症等。
二、神经源性疾病
肱骨外上髁炎不能单纯地考虑局部,起码要从颈椎开始检查,根据神经分节支配的不同结构来确定发病的根本原因。
根据神经性疾病的机理:
1.神经机能失调会使其支配的组织过敏和肌肉缩短。肌肉缩短可以拉紧肌腱而在局部产生疼痛;
2.虽然大部分肌肉和骨骼疼痛症状局限在一个结构上,例如“外上髁炎”或“腱鞘炎”,可是仔细检查会找出神经疾病的症状,尤其是找出某个腱的肌肉以及属于同神经肌组的其他肌肉的易触痛感和缩短。常常可以找到影响身躯整个侧面的症状,或在较小的程度上,找到影响身躯对侧的症状。
3.当神经机能失调后,其所支配的机体组织可出现敏感(易疼痛和触痛)、水肿、肌肉挛缩、胶原蛋白退变、肌腱及韧带肥厚等临床表现。
肱骨外上髁远侧伸肌总腱内的钙化沉淀。伸肌总腱内的钙化沉淀在伸腕肌反复运动时可产生创伤性炎症刺激和该肌肉长期缩短而引起本病。
肱桡关节滑膜边缘肥厚。肱桡关节

创伤
性滑膜炎或神经性疾病引起滑膜边缘肥厚、水肿,引起肱骨髁上部位的疼痛。
【临床表现】
一般起病缓慢,因急性损伤而发病者较为少见。发病后痛及前肩和前臂,局部有时会出现轻度的肿胀,活动前臂后疼痛加重,不能作握拳、旋转前臂动作,握物无力,严重者握在手中的东西会自行掉下来。在附着于外上髁的肌肉群里可触摸到挛缩的条状肌肉纤维,有不同程度的触痛感。颈椎及肩周亦有不适感。
【诊断依据】
一、一般无明显外伤史,但常见于有经常使用前臂工作的劳损史;
二、肘关节活动正常,但作旋转活动受限,肱骨外上髁处压痛明显;
三、旋臂屈腕试验阳性;
四、在附着于外上髁的肌肉群里可触摸到挛缩的索条状肌肉纤维,有不同程度的触痛感;
五、在颈椎周围、肩周、前臂等同神经分节支配的组织和肌肉中,找到明显的触痛点和索条。
【治疗依据的理论】
由于附着在外上髁的肌肉群受颈椎神经的支配,当颈椎神经根部在椎间孔处长期受到卡压、摩擦、扭曲和牵拉,就会造成该处神经机能失调;同样,前臂远端的机体组织长期慢性劳损也可以使支配其神经的功能失调。当神经机能失调后,其所支配的机体组织可出现敏感(易疼痛和触痛)、水肿、肌肉挛缩、胶原蛋白退变、肌腱及韧带肥厚等临床表现。在外上髁出也会有类似的临床表现。
【针刀治疗】
1. 在颈椎C5附近寻找敏感点及颈椎周围挛缩的肌肉给予治疗;
2. 在C4-C8神经分节内的肌肉群中寻找敏感点和挛缩处给予治疗(如冈上、下肌,小圆肌等);
3. 在外上髁附着的伸肌肉群里寻找敏感点和挛缩处给予治疗;
4. 有些病人需要把身体其它部位(如腰椎)的疼痛点都消除后才能解除外上髁处的疼痛。



参考资料
《针刀医学原理》 朱汉章 著 人民出版社2002年出版
《慢性疼痛症的颜氏治疗法》 加拿大颜质灿 著 林志彪 翻译 学苑出版社2002年出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