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煤炭观察家】煤炭去产能犹如“万里长征”

 勇传 2015-04-04
文/本网专栏作者任波
煤炭行业面临需求严重不足、价格加速下滑、经营成本压力大和资金链断链等问题。神华4月份再次下调煤价也说明了目前的形势不容乐观。面对众多难题,去过剩产能实现供需平衡才是解决之道,但是行业去产能过程之长、之难犹如是万里长征。
一、产能过剩格局下的煤价难止跌

2014年下半年以来,煤炭价格下行、行业亏损面和停产率比例不断扩大,行业频频发出价格触底甚至倒挂的声音。最新数据显示:环指(BSPI)为469元/吨,而港口实际贸易已经低于环指30元左右成交;鄂指(OSPI)5000和5500规格品价格为150元/吨和180元/吨;最新动力煤期货1505和1509合约收盘价为423,且价格趋势性下跌仍将延续,而1601合约收盘价为450元,充分说明对行业去产能信心不足,预期不乐观。

尽管煤炭行业价格仍旧大幅下行,但行业产能不减少和港口库存不断增高。煤炭行业价格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环渤海价格指数2010年发布以来,价格走势图连年向下平移(如图),触底或许只是部分煤炭企业成本线。煤炭行业价格“水位”会进一步下降。



二、价格大幅下行难促供需平衡

数据显示:1-2月份,火电发电累计6944.8,同比下降0.8%,2月份火力发电量为2914.3,同比下降11.9%。而1-2月份,水力发电1037,累计增长12.7%,2月份水力发电471.8,同比增长11.8%。(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 月份商品煤消费量2.74 亿吨,同比下降8.7%,日均消费量比1 月份下降12.1%;电力和钢铁行业煤炭消费量分别为1.36 和0.51 亿吨,同比增幅分别为-15.5%和-3.2%。

春节过后,大型企业面临需求不足和产销两不旺的困境,优惠幅度和降价力度不断加大,但是需求不足犹如是行业处于吃饱不饿状态,所以低价并不能刺激消费。往年煤炭价格下行或许挤出了煤炭供应链水分(如计划费),今年煤炭行业降价挤出的不是水分是干货。基于需求环境和产能过剩结构,量价非线性关系,降价优惠犹是星星之火,但不足成燎原之势。


三、行业进入恶性循环

煤炭行业价格频频走低且无回头之势,产能过剩和需求不足是根本问题,降价对去产能能起到阶段性作用,长期而言,对去产能或无明显作用。

其一、煤炭生产企业基于企业性质和资金压力问题,价格下行环境下由被动等待转为以维持客户关系和摊成本少亏主动出击的销售策略。一位煤企人员而言“假如财务、人力等综合成本100万/日,日生产销售万吨煤,成本为100元/吨煤,日生产销售十万吨煤,成本为10元/吨煤。

其二、从15年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实施以来,1-2月份, 25个产煤省份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煤炭企业共申报入库税款65.9亿元,税费增加48.2亿元,合计减少涉煤收费和基金70.5亿元,煤炭资源税费总体负担减少22.3亿元。税费减少即“价格水位”上升,部分企业就能恢复生产。

其三、煤炭行业去产能并非是钢铁和化工厂去产能,钢铁和化工行业拆除厂房设备即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煤炭企业例外,基于民营企业占比极大的问题,亏损时选择停产,有利可图时立刻恢复释放产能。就当前政策环境下,民企此就好比“有票”的乘客,站票也能乘车。

大型企业巨幅降价优惠能否另行业置之死地而后生?这取决于大型企业的低价策略能够维持多久,短期的降价政策对于煤炭企业而言是“无死仅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