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际金本位制度崩溃的历史背景与原因

 昵称15221501 2015-04-04

国际金本位制度崩溃的历史背景与原因

                                 为了忘却了的历史     

 

 

     发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以黄金为货币金属和实行金币流通的货币制度的终结。它是资本主义货币制度危机长期发展的结果。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猛烈冲击,是导致金本位制崩溃的直接原因。
   金本位制的特点  金本位制在19世纪和20世纪30年代以前曾普遍流行于资本主义国家,其主要特点是:①以一定成色和重量的黄金作为货币单位;金币可以自由铸造,作为基本的流通手段;其他金属货币都居于辅币的地位;各种货币符号(如银行券可以参加流通,并可随时自由地兑换为金币。②黄金可以自由买卖和贮藏;黄金作为贮藏手段的职能自发调节流通中金币的数量,使金币的面值与金币本身包含的黄金价值能够保持一致和相对稳定。③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由于当时各国货币的汇率是按货币含金量的相互比率确定的,黄金在各国之间的自由转移,使汇率受外汇供求关系而引起的波动被局限在很小的范围内,因此能保证外汇行市的相对稳定。
   金本位制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广泛流行,是与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了统治地位相适应的。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广泛发展和商品流通在各国之间的不断扩大,各国不同的货币制度越来越成为一种障碍,从而要求在世界范围内有比较统一的货币制度,有单一的世界货币。而黄金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性质和特点,便逐渐成了各国统一采用的货币金属,最终地具有了世界货币的职能。
  金银复本位制向金本位制过渡  在实行金本位制以前,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是金银复本位制,其特点是金和银都被确定为货币金属,金币和银币同时流通。但货币就其本性来说,是具有独占性和排他性的。两种货币的同时存在,不但会使商品同时具有两种不同的价格,而且由于金、银之间的价格对比在不断变化,还会使商品流通和货币制度本身产生混乱。这就决定了金银复本位制必然要向单一的本位制过渡。
  最早向金本位制过渡的是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英国。18世纪末,世界市场上的银价下跌,金和银的市场比价变成了1∶15.5,而英国法定的比价却是1∶15.2,银币的法定价值高过了市场上的银价。于是,白银大量流入英国,并要求货币机构代铸为银币,致使银币充斥于流通之中。金币则与此相反,由于法定价值低于市场价值,大量金币被熔为金块在市场出售和输往国外。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政府不得不停止银币的自由铸造,并限制银币每次的支付额不得超过25英镑。这实际上是从金银复本位开始了向单一金本位的过渡。1816年,英国正式颁布了实行金本位制的法令。当时,英国是“世界工厂”和国际金融中心,英镑在国际贸易和国际信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金本位制在英国的确立,对金本位制在世界范围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金本位制已在欧洲、南北美洲各国广泛流行,只有当时经济上比较落后的少数国家没有实行。
   金本位制基础的动摇  在金本位制被广泛采用的同时,资本主义正处于向帝国主义过渡的时期。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加深,逐渐破坏了各国货币制度稳定的基础。这主要表现在:①由于帝国主义大国不断加强对外侵略和掠夺,使世界上的黄金越来越集中到少数国家手中。大多数国家日益缺乏黄金,从而动摇了这些国家金本位制的基础。②由于黄金是世界货币,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准备争夺世界霸权的战争,不仅在国外掠夺黄金,而且也在国内搜刮黄金,不断增加黄金储备,以满足战争对广泛采购各种军用物资的需要。这就造成了黄金流通量的减少,使金本位制的稳定性遭到破坏。③为了满足国家财政开支不断增长的需要,帝国主义国家日益增加纸币发行。不兑现的价值符号大大超过了商品流通对货币的需要量,使金本位制遭受了巨大的冲击。④为了使自己拥有的黄金不致大量外流,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开始限制甚至禁止黄金的自由输出,这也动摇了金本位制的基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上述因素对金本位制的冲击加剧,金本位制在各国被停止实行。这实际上就是金本位制崩溃的开始。
   金本位制的蜕化及其最后崩溃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资本主义国家曾试图恢复金本位制。但在战后的形势下,要重新实行金币流通已不可能。这样,各国重新实行的只能是蜕化了的金本位制,如金块本位制,或金汇兑本位制。在金块本位制下,虽然名义上仍以金币作为本位货币,但实际流通的只是纸币和银行券。银行券已不能直接兑换金币,而只能向中央银行兑换金块。例如,英国在1925年规定,在用银行券兑换黄金时,每次最低限度为400盎司的金块,约值1700英镑。法国1928年规定的最低兑现额则为215000法郎。这实际上是对兑换黄金实行限制。在金汇兑本位制下,同样只实行纸币和银行券流通,但银行券不能与黄金兑现而只能兑换外汇。由于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的货币都与实行金块本位制国家的货币有固定的比价,因此银行券在换取外汇后能到国外去兑现金块。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失败的德国和许多殖民地附属国实行的就是这种货币制度。
  这种蜕化了的金本位制已不具有金本位制原来的相对稳定性。由于不再实行金币流通,通过黄金贮藏手段职能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已不存在。银行券与黄金的自由兑换已受到很大的限制,当银行券过多时其退出流通的过程便受到了阻碍。金汇兑本位制使许多国家的货币制度紧密结合在一起,只要当一国的经济和货币流通发生问题,就必然会影响到其他国家。所以,资本主义国家试图通过恢复金本位制来稳定货币流通的愿望并没有实现。
  1929~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并引起了深刻的货币信用危机。货币信用危机从美国的证券市场价格猛跌开始,并迅速扩展到欧洲各国。奥地利、德国和英国都发生了银行挤兑风潮。大批银行因之破产倒闭。1931年7月,德国政府宣布停止偿付外债,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禁止黄金交易和黄金输出,这标志着德国的金汇兑本位制从此结束。欧洲大陆国家的银行大批倒闭,使各国在短短两个月内就从伦敦提走了将近半数的存款,英国的黄金大量外流,在这种情况下,1931年9月,英国不得不宣布英镑贬值,并被迫最终放弃了金本位制。一些以英镑为基础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如印度、埃及、马来亚等,也随之放弃了金汇兑本位制。其后,爱尔兰、挪威、瑞典、丹麦、芬兰、加拿大等国实行的各种金本位制都被放弃。
  1933年春,严重的货币信用危机刮回美国,挤兑使银行大批破产。联邦储备银行的黄金储备一个月内减少了20%。美国政府被迫于3月6日宣布停止银行券兑现,4月19日又完全禁止银行和私人贮存黄金和输出黄金,5月政府将美元贬值41%,并授权联邦储备银行可以用国家债券担保发行通货。这样,美国实行金本位制的历史也到此结束。最后放弃金本位制的是法国、瑞士、意大利、荷兰、比利时等一些欧洲国家。它们直到1936年8~9月才先后宣布放弃金本位制。至此,金本位制终于成为资本主义货币制度的历史陈迹。
   金本位制崩溃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了纸币流通的货币制度,各国货币虽然仍规定有含金量,但纸币并不能要求兑现。纸币流通制度的实施,为各国政府过度发行纸币、实行通货膨胀政策打开了方便之门。从此,资本主义国家的货币制度已不再具有相对稳定性。通货膨胀,汇率剧烈波动,使货币金融领域日益陷于动荡和混乱之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