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伤寒】关于“浮脉”条文的学习(2)

 道不在远 2015-04-04

浮紧脉与浮虚脉、浮弱脉

紧脉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16、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38、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46、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

47、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

50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

55、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

108、伤寒腹满谵语,寸口脉浮而紧,此肝乘脾也,名曰纵,刺期门。

151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

189、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

201、阳明病,脉浮而紧者,必潮热,发作有时,但浮者,必盗汗出。

221、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躁,心愦愦反谵语,若加温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憹。舌上胎者。栀子豉汤主之。

 

 

以上涉及浮紧脉的条文一共12条,其中,太阳病篇9条;阳明病篇3条。

紧脉,脉来绷紧,状如牵绳转索,多见于寒邪、痛证、宿食。歌诀:紧为诸痛主于寒,喘咳风痫吐冷痰,浮紧表寒须发越,紧沉温散自然安。,浮紧脉,即为表寒的脉象。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50)

浮紧脉的治疗法则:汗法。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50)。有药方的条文共有4条,其中,太阳病3条;阳明病:1条。

 

38、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46、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

55、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

221、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躁,心愦愦反谵语,若加温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憹。舌上胎者。栀子豉汤主之。

 

药方3个:麻黄汤2次,大青龙汤1次,栀子豉汤1次。

大青龙汤汤

麻黄汤

栀子豉汤

麻黄、桂枝、杏仁、生姜、大枣、甘草、石膏

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栀子、豆豉

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出汗、烦躁

  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

  脉浮紧、衄

脉浮紧、咽燥、口苦、腹满、喘、发热、汗出、不恶寒恶热、身重、舌上胎

大青龙汤是麻黄汤倍麻黄加石膏、生姜、大枣而成,可以看成麻黄汤的变方。从这三个方子来看,浮紧脉,首先考虑麻黄汤,需要鉴别以下两种可能:①如果无汗,伴有烦躁,则是大青龙汤证;②如果有汗、不恶寒则不是太阳病,非麻黄汤证,可能是阳明病的栀子豉汤证。

 

浮虚脉和浮弱脉 

174、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抟,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240、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42、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虚脉,寸关尺三部脉象中取均无力,重按有空虚感的脉象。“虚脉举指迟大软,按之无力又空洞,精神气血都伤损,病因虚法汗多中。”浮虚脉,就是浮脉但重按无力空虚,虚脉与浮脉兼见,主气虚或卫气不固。

浮虚脉的治疗法则:汗法。脉浮虚者,宜发汗(240)。根据174条和240条,浮虚脉主要用桂枝汤治疗。可见,桂枝汤也是一个补虚之方。

弱脉,沉细无力的脉象。浮弱脉貌似不成立,42条应该是浮虚脉。桂枝汤的主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