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场春天的旅行

 汐钰文艺范 2015-04-04

春草青青,又是一年清明时节,微故宫特别奉上一卷《清明上河图》,听专家为你解读国宝,细观那微如芥豆的贩夫走卒,熙熙攘攘的车马舟船,栉比鳞次的店铺门面。让我们随着历史的笔触,沿着春天的汴河,且听且走,完成一场历时千年的旅行。




《清明上河图》是一卷宋人写给我们的生活日记,免去了书籍中可能存在的鲁鱼亥豕,生动且直白。我们需要做的,即是用一整个安静的灵魂去阅读它。

柳杂花装簇轿顶
这队人马表现了清明节扫墓回城的景象。前面有仆人开道,女主人的轿子以杨柳杂花装饰轿顶,说明这是个特殊的日子。男主人骑马走在队伍的后面。从人物的动态来看,他们行进的速度较快。他们将人们的思绪由远郊拉到近郊,画面也由静到动,更加活跃起来。
这座状如飞虹的木结构无柱拱桥,描绘得十分细致,对于研究宋代营造工程和桥梁发展来说,异常珍贵。由于汴河的水暴涨暴落,几乎年年都会毁坏桥梁,造成灾害。而这座虹桥没有桥柱,不直接受到激流冲击,所以坚固耐用,五十年都不坏。无论从力学结构,还是外观和使用,都很完美。出人意料的是,这居然是由一个关押在监牢里的士兵发明的。后来,汴河上的桥都采用这种形式。在汴京城里就有两座。明清时代出现的《清明上河图》的仿本,将这座有特色的木拱桥,画成了石拱桥。
命先生
算命先生
宋代流行阴阳五行、推步占卜,所以汴京街头有很多以此为生的人。
据王安石的说法,其从业人数可能有上万人。有些人因此成为富有阶层,达到“封君不如”的程度。在宋代,占卜不仅运用于日常生活,而且被应用到政治斗争中,以至于有术士说:“士大夫的命运,在我可否之间”。大概此言有几分可信,要不,这位算命先生怎么会把摊儿支在了官衙建筑的旁边。
务所
在街北紧贴城墙的第一家,面阔三间。有的研究者认为这是税务所。税官坐在中间,面前铺着的纸卷有可能是“引子”,即通行证明,商人从出发地的税务机关把物品名类、等级、数量以及到什么地方去,都写在“引子”上。若没有这个“引子”,交税时税率就特别重。房屋前,货物堆砌,税官正在登记客商的货物。对面的人应是货主,正手指货物与他说话。两人似乎在争吵,所以周围的人都望着他们,连城楼上值班的人也探出头来张望。
宦人家

赵太丞家的隔壁是一所深宅大院。门屋檐下的斗拱和门前的上马石,都显示出这是一户官宦人家。有一个外地人,手提着食盒,肩上背着一个大包袱,或许是打算到汴京来投亲访友的。看门人很热心给他指路。当他顺着看门人手指的方向望去时,只见两侧街树相合,朦胧一片,画卷却在这里戛然而止,留下无限的遐想和悬念。
指尖滑动,长卷毕现,请尽情欣赏




更多解读和多媒体交互内容,尽在《故宫名画记》,请戳阅读原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