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宗教课上的讨论(一)

 無情360 2015-04-04

今年,在某大学讲一门课,叫做宗教叙事。在第一堂课上,我首先问了学生两个问题:


第一,如果你没有任何宗教信仰,你需要了解宗教吗?

第二,如果你已经有了一个宗教信仰,你需要了解其他宗教吗?


起初,大家的答案自然是众说纷纭。然后我给他们看了下面这个图表:



这是一张世界各大宗教人口统计图。在这张图上,基督教(包括天主教、新教、东正教、摩门教等众多遵从基督教义的教派)占33%,伊斯兰教(包括什叶派和逊尼派)占21%,印度教占14%,佛教占6%,中国传统宗教占6%,原始宗教占6%,锡克教占0.36%,犹太教占0.22%,无宗教信仰者占16%(其中一半是无宗教、有神论的立场,另一半是无宗教、无神论或不可知论的立场)。由于统计方法的不同,各大宗教人口数量和比例略有差异,但大致如此。我问学生看了这张表,最惊讶的是什么。有的回答说:我没想到犹太教的人数那么少。还有的回答:我没想到佛教的人数那么少。还有的人说:我没想到不信教的人里面只有一半是无神论,还有一半是有神论。


这时候我问了学生另外两个问题:


第一,你在这张图表中处于什么位置?

第二,在这张图表中,有谁能够宣称自己是多数派吗?


显然,无论你在这张图表中处于什么位置,你都注定了是少数派。如果你是个基督徒,每遇到十个人里有七个都是非基督徒。如果你是个穆斯林,每遇到十个人里有八个都是非穆斯林。如果你是印度教徒,你会发现每十个人里有八个半都是非印度教徒。如果你是佛教徒,你遇到的十里人里可能有九个半是非佛徒教。这还是那些人数多的宗教面临的困境。对于那些人数少的宗教,比如锡克教、犹太教、巴哈伊教来说,你会发现你遇到的十个人里几乎没有任何一个人跟你的宗教信仰一样,甚至几乎没有任何一个人听说过你的宗教。那么对于不信教的人来说呢?如果你只是不信教但相信有神,你会发现你周围有九个人都不同意你的立场——人家要么信教,要么信无神论。如果你既不信教,也不相信有神,你同样会发现周围有九个人不同意你的立场——因为人家要么信教,要么信有神论。也就是说,从理论上讲,无论你信教还是不信教,也无论你信什么教,只要你走出自己所属信仰(或不信仰)的小圈子,你注定会发现你周围充斥着与你的宗教立场不同的人,他们才是大多数。你会发现你们不仅在生活习惯上存在差异,甚至在语言方式和思维方式上也存在着差异。这种时候,发生误解与冲突几乎是必然的。由宗教信仰的差异引发的战争,从古至今都未停止过。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人们固执地相信:


第一,如果我已经有了一个宗教信仰,我就不需要学习了解其他宗教。

第二,如果我没有宗教信仰,我更不需要学习了解宗教。


事实上,在这个任何人都注定是少数派的问题上,你有两个选择:


第一,尝试理解对方,并赢得对方的理解。

第二,否定对方,正如对方在否定你一样。


几乎所有人都会觉得第一个选择更加明智,但是将此付诸实践的人却少之又少。其原因在于:第一个选择意味着你要付出极大的努力,而第二个选择你几乎不需要做出任何改变。


这时我给学生看了另一张图表:世界各大宗教的地理分布图(如下)。


无须详细说明每一种颜色代表什么宗教,我们就能够看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宗教信仰多元的世界。无论我们是旅行、商务还是移民,我们面临的一个现实都是我们要与其他宗教信仰的人们交往。这种时候,若是不能了解彼此在这两张图表中所处的位置,我们就几乎无法深入而有效地相互了解和交流。


我们讨论的结果是这样的:


第一,如果你没有宗教信仰,你也需要了解宗教。

第二,如果你已经有了一个宗教信仰,你也需要了解其他宗教。


因为,如果不了解宗教,我们就无法弄懂这三个最基本的东西:


第一,人到底是怎么回事。

第二,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

第三,我到底是怎么回事。


认识人性、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这难道不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课题吗?鉴于宗教是最易引发争论和冲突的话题,在第一堂课上我们就定了这样一些规矩:


对于这图表中的每一个立场,我们都竭尽全力去理解,而不是批判;去尊重,而不是贬低;不许说教;不许辩论;不许劝诱他人改变宗教立场;不许歧视或攻击任何人的宗教立场;不许说“我不同意”,而只许说“我要补充”;倾听;倾听;倾听。


有个中国女孩去国外读书,遇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房东,她喜欢纠正这个中国女孩的遣词造句。比如,中国女孩说:我很愤怒,因为什么什么。房东纠正她说:你不是愤怒,你是沮丧。后来她不说愤怒了,她开始说:我很沮丧,因为什么什么。房东纠正她说:你不是沮丧,你是失望。后来她不说沮丧了,她开始说:我很失望,因为什么什么。房东纠正她说:你不是失望,你只是遇到了挑战。后来这个女孩就很少激烈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了,因为她认识到每一次遭遇挫折或不快,都不过是生命中需要面对的无数挑战中的一个。她忙着应对这些挑战还来不及,哪里有时间去抱怨。宗教叙事课上的这些规矩就像那个女房东一样,不过是在规范我们的遣词造句而已。当一个人说:我不信教。他或许只是在说:我还没有发现宗教的美。当一个人说:我不喜欢那个教。他或许只是在说:我不了解那个教。当一个人说:我跟他的宗教信仰不一样。他或许只是在说:我尚未发现我们这两个信仰之间的相通之处。当一个人说:这个宗教不符合我的想法,我反对。他或许只是在说:这个宗教尚未触动我过往的生命体验。

所以第一堂宗教叙事课,我们从反思和重构我们的遣词造句开始。


(这是一篇课堂散记。本公众账号中所有作品皆为潘紫径原创,版权所有,若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