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喜欢 禽言诗一般认为是北宋梅尧臣所首创。他写的《四禽言》分别模仿杜鹃、提壶、婆饼焦、竹鸡四种鸟的叫声,化入作者所要叙述的事和所要抒发的情。
一、梅尧臣《四禽言》
这首借杜鹃“不如归去”的叫声寄托归思。
这首借提壶鸟的叫声劝酒祝寿。
这首则通过婆饼焦的鸣叫述说一个传说故事。
第四首通过竹鸡“泥滑滑”的叫声描述雨中行路的艰难。 这些诗中既有鸟语,又有人言,人言鸟语浑然而成一体,诗句明白流畅,朴实无华,而意境却幽远、深邃。这四首诗中以《婆饼焦》一首最为生动、婉曲。这大约是因为婆饼焦的叫声异常婉转,富于变化,使人听起来不禁浮想联翩。 梅尧臣是北宋的一位重要诗人。他的禽言诗,同他的其他诗作一样,风格力求平淡,这对于纠正晚唐五代以来诗坛上的靡丽之习,无疑具有进步意义。但是,仅就他的禽言诗而论,尚缺少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内容。同梅尧臣相比,苏、陆的禽言诗内容更充实,生活气息更浓厚,有些诗比较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二、苏轼【五禽言(并叙)】 梅圣俞尝作《四禽言》。余谪黄州,寓居定惠院,绕舍皆茂林修竹,荒池蒲苇。春夏之交,鸣鸟百族,土人多以其声之似者名之,遂用圣俞体作《五禽言》。
东坡先生在诗中自注云:“土人谓布谷为‘脱却破裤’。”看来,这四个形声字,倒也说明一千年前的布谷鸟,其鸣声,直到今天也没什么变化。所谓“土人”,自然是地道的农民了,由于缴不上租,而被杖责才留下的瘢痕,连破裤也不好意思脱下来,用“脱却破裤”命名布谷,可谓绘声绘色。那结尾一句“水中照见催租瘢。”既有调侃,更多辛酸,可以想像在苛政重压下的农村状态。 诗人写的是布谷鸟,想到的却是农民的疾苦,诗人的心和大多数人联系在一起。
由此可见鄂东在宋代养蚕缫丝已相当发达。
三、黄庭坚 戏和答禽语①
【作者】 字鲁立, 号山谷道人, 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英宗治平四年进士,任叶县尉。熙宁初,教授北京国子监,知太和县。元祐初,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绍圣二年(1095),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徽宗立,复谪宜州,卒于贬所。所著《山谷内集》一十卷、《外集》十七卷、《别集》二卷,有任渊等注本,今存。 【注释】 ①禽语:指布谷鸟的叫声。它的叫声听上去也像“脱却布裤”这句话。 ②雨一犁:可以浸透一犁头那么深的土地的雨量。 ③饷:给饭吃。 ④自四时:自能明辨四季。 ⑤这两句是说布谷鸟叫人著新替旧,自然也不坏,可哪里知道去年由于租税太重,农民原来就没有裤穿。 【品评】 我国先民很早就注意到某些鸟的叫声听上去像是汉语中某个词或短语这一 现象,如《山海经》中就多次提到“有鸟焉,其名曰鴸,其名自号也”之类的 话。到了唐代,就有人借与鸟叫类似的辞意加以发挥,构成诗篇,即所谓禽语 诗。在宋代,这种诗更为流行。这体现了诗人们向往大自然,希望与之融为一 体,即宋儒所谓“物吾与也”的心态。它最初也许是一种游戏文字,但严酷的 现实生活却使许多作者的禽语诗变得成了讽谕诗。如布谷与脱却布裤本是一鸟,如称前名,则为劝农,如称后名,则为悯农。心随境转,诗人措辞也就各自不 同了。 这篇诗虽以《戏和答禽语》即开玩笑地与鸟儿唱和为题,但基本上仍然是 一篇禽言诗。作者抓住农民听到布谷鸟催他们脱却布裤时的感受。代他们宜泄 了在沉重剥削之下的苦痛。诗的头两句给人以气候不坏、生活平安的印象,下 面却忽然出人意外地转出完全相反的情景来。黄诗用意深曲,耐人寻味处,往往如此。苏轼《五禽言》之一云:“昨夜南山雨,西溪不可渡。溪边布谷儿,劝我脱破裤。不辞脱裤溪水寒,水中照见催租瘢。”用意同黄,而略直致。 四、陆游 《禽声》
《禽言》
《禽言》 陆游
禽言 陆游
禽言 陆游
五、二禽言戏赠难弟 (宋)赵孟坚
六、四禽言 元 梁栋
诗人用拟人手法在诗写了四种鸟,描绘了南宋初年中原战乱残破和人民痛苦生活的情景。 请大家看看,诗中写了那几种鸟? 鹧鸪 提壶鸟 杜鹃 布谷鸟 七、五禽言 元 杨维桢
八、题画 徐文长
在他那里,杜鹃可以叫出两种声音,简直是会外语——“行不得也哥哥”历来是对鹧鸪的模拟。 九、禽言(和姚俊卿孝廉韻)(六首)
十、禽言·不如归去 戴昺
这首“禽言诗”是由杜鹃的鸣声双关见意。杜鹃的鸣声有些象“不如归去”,一般用来表现思归或催人归去的情意。 戴昺的这首诗写在外的旅人听见杜鹃啼鸣,萌动归意,拟杜鹃的声口劝旅人早归。诗中说在外与家乡远隔千山万水,今年又辜负了家园中的花,那么明年能否可以一定回去呢?还是早点回去吧,如今江湖之上风波迭起,是非丛生,何不早回家去安静的赏花度日。杜鹃声声,情意绵绵,颇能打动游子之心。 十一、周 西 (1621-1688),字方人,号劲草。明末柴桥人。少好读书,明亡,遂弃举子业,以教书养母。精于经,对《易》、《书》、《诗》、《礼》、《春秋》皆著图解。对《史记》、《汉书》皆有论说。著有《劲草亭全集》、《防秋谱》等。清康熙时,邑令王元士、郝良桐俱委纂辑志乘,书成,拒署名(该书脱稿后,不及付梓已佚)。晚年居鄞县城中。邑志与《浙江人物简志》均有传。 禽 言①
注①禽言:以鸟代人言。 ②邓林:传说中为夸父之杖所化。 ③夸父:神话人物。夸父追日,渴饮黄河、渭水不足,欲北饮大泽,未至渴死于道。 十二、三禽言 明 江天多 第三首《鸠》
通首依声寓意,醒人耳目。 十三、五禽言诗 明 张瑄
“唤起”亦鸟鸣声,但不详何鸟。此诗以“唤起”起兴,劝人莫贪睡,要早起问安于父母,也算别致。 十四、三禽言 明代 邱濬
(缺一首) 十五、五禽言 清代 黄遵宪 其二
这诗以“姑恶”鸟的叫声喻慈禧。慈禧本是光绪的姑妈,如今成了令人憎恨的“姑恶”。诗中指斥载漪、荣禄这帮后党“小姑”专搞造谣中伤,太监又“狞奴点婢”来助虐。光绪无子,筑巢未成,慈禧急忙另立皇位继承人。 十六、禽言诗《稀煮粥》 清代景东诗人戴家政
十七、禽言六章 清 林则徐 在福州民间广为抄传.其中《禁烟》一首云:
十八、《山房随笔》四《禽言》 其一
此作可悲,读者尚不堪,况遭其时乎? 十九、三禽言 成多禄 其一
真真切切,凄凄惨惨,动人肺腑,催人泪下的画图,表达了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 二十、杂言古风·思归乐 南宋 周紫芝
此为“禽言诗”(原题)五首之一。杜鹃(杜宇)所唱的“不如归去”为人所熟知,本诗就是抒发归去乐究竟何如的。 首联以阴沉的山地气氛起兴,听着酸楚的杜鹃歌声,客人更加沉默寡欢。次联写出他的心境,原来想归去,却怕那明火强梁。第三联客人自问自答:城池都被抢光了,何乐之有?末联反而是客人劝杜鹃:还是在山里飞开飞去吧!看那里有多美呀! 二十一、就写作禽言诗的数量来说,元代的桂()算是最多的。 他的《八禽言》中的《婆饼焦》一首,比起梅尧臣的来,想象力更为丰富,也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这首诗借用婆饼焦的叫声,巧妙地构思情节,寄托了诗人对封建社会受压迫妇女的同情。 二十二、禽言二首 今人黄良栋先生
这是借“提葫芦”、“布谷”两种禽言而写成的两首诗,诗中抒发了对现实的观察与感慨,可谓入木三分,别具一格。(摘自《动物表演史》) 0 喜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