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正确爬山 避免误伤膝盖

 茶香飘万里 2015-04-05
爬山时带上登山杖


“10年前在美国学习时发现,不论男女老少登山时都会拿着登山杖。作为医生我意识到,这种习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齐志明说,回国后,他就经常向患者及朋友宣传登山杖的好处,但是目前人们对它的接受程度还很有限,很多人认为只有老年人才有必要用拐杖。实际上,人在平地上正常双腿站立时,每条腿各负担身体一半的重量,但仅用一条腿站立时,受力的那条腿承受的重量为整个身体的2到3倍。在爬山时,人的膝关节往往弯屈成80度左右,双腿交替进行。一条腿弯曲后,另一条腿所承受的重量是人正常站立时的4倍甚至更多,特别是下山时承受的压力更大。


小小登山杖真有大作用吗?齐志明说,登山杖可以减轻负荷,它采用了弹簧避震的设计,能减轻膝盖和腿部的负荷。国外研究报告显示,下坡的时候,膝盖部分的受力在没有使用登山杖的时候比使用登山杖多出22%,大腿肌肉消耗的能量也多出21%。除了减轻膝盖的压力,登山杖还有其他的用处,如节省体力。特别是上山时,登山杖能将腿部、臀部、背部的部分压力转移到手臂上,上肢分担了下肢的运动负荷,让你感觉多出了一条“腿”。累的时候,可以撑在登山杖上歇一歇,其作用不亚于一棵树。不管是上山、下山,还是平地行走,登山杖都有助于身体保持平衡。另外,登山杖的杖尖通常用钨锰钢、碳钨钢等制成,坚固、耐用,尖端呈凹进去的圆形状,即使戳在平坦的石头上也不容易打滑。登山杖上还有个滑雪圈,可以防止登山杖陷入泥地或雪地中。


下山比上山更伤膝盖


膝盖是人体最坚固的关节,能支持起整个人,但也容易在运动时受伤害。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因为在负重情况下,走下山对膝关节的冲击是非常大的,因此如果下山时不注意方法,很容易引起膝盖损伤。齐志明说,开始爬山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包括拉伸,让关节、肌肉、韧带等得到良好的预热。也可以用双手手指揉搓膝盖下边缘,促进关节润滑液的分泌,下山时最好带上护膝


齐志明说,下山一定不要跑,不要跳,速度要慢,要尽力减小步伐,重心偏后并稍降低,前脚站好才把重心移过去,永远要有一只脚支撑在地面上,尽可能减少负重。一般情况下负重超过体重的1/4重量,下山就要从保护膝盖的角度控制节奏了,即使是特殊情况,负重也尽量不要超过体重的1/3。登山杖要选可靠的,最好是两根,运用腕力支撑,上臂尽量多的分担腿的负重。当大腿过度劳累的时候,走路时就会不自觉地“锁关节”,就是把腿部伸的笔直,这样可以减轻大腿肌肉的负担,暂时放松肌肉。但是专家提醒,千万不要“锁关节”,这样很容易造成膝关节劳损,脚踝劳损和脚踝扭伤


爬山锻炼并非人人适合


“在门诊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老年人,本来腿脚就不灵便,膝关节开始疼了,还要坚持爬山锻炼。”齐志明说,人体的膝关节有一个“减震器”就是半月板,它的作用就像个软垫一样,用来分散重量。另外,膝关节还有一个组织是关节软骨,它们的作用是使骨与骨之间运动时的摩擦降低。而在爬山时,膝关节所受到的压力是平常走路的4到5倍,经常爬山,“减震器”频繁遭遇磨损,就可能造成膝关节、踝关节慢性损伤、关节过度磨损,进而继发关节炎。因此,登山这项运动不是人人都适合的,体重较重、患有膝关节炎的老年人尤其不建议选择。


还有些患心血管疾病的人也不能“想爬就爬”。例如冠心病人不宜爬山,因为爬山体力消耗较大,血液循环加快,以及负担加重,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还有些慢性疾病患者也不应该爬山,包括慢性肾炎、肾病、血液病、慢性气管炎、肺心病、糖尿病伴有合并症、痛风等病。专家特别指出,平日里经常坐办公室的中年人容易患各种疾病,而且不易早期发现和治疗,如果突然去爬山,活动量激增,体力负荷突然加大,容易诱发心肺疾病。所以,如果想要去爬山锻炼,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做到循序渐进。爬山前应做些简单的热身活动,爬山的高度和时间应根据自己的体力和平时活动情况而定。如果感觉疲劳,或者有心慌、胸闷、出虚汗等,应立即停止运动,就地休息,千万不可勉强坚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