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汝官窑是陶瓷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它独领风骚,雄居宋五大名窑之首。专家普遍认为,北宋汝官窑只烧制了20年就神秘地失踪了,目前存世的不过60多件。在已知的65件汝窑传世品中,北京故宫存放17件,台北故宫存放23件,上博8件,流失英国、美国、日本的汝瓷传世品不会超过十件。 汝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宋人叶寘在《坦斋笔衡》中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州为魁。”可见汝窑是继定窑之后为宫廷烧制贡瓷的窑场。其器物多仿青铜器及玉器造型,主要有出戟尊、玉壶春瓶、胆式瓶、樽、洗。 汝窑瓷器胎体细洁如香灰色,多为裹足支烧,器物底部留有细小的支钉痕迹。釉色主要有天青、天蓝、淡粉、粉青、月白等,釉层薄而莹润,釉泡大而稀疏,有“寥若晨星”之称。釉面有细小的纹片,称为“蟹爪纹”。汝窑烧宫廷用瓷的时间仅20年左右,约在北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到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故传世品极少,被人们视为稀世之珍。 汝窑瓷器土质细腻,胎骨坚硬,做工精细,满釉支烧,釉中含玛瑙末,釉色润泽。每窑的成品率只有17%,上等品一窑难出几件。汝瓷的颜色不像钧瓷千变万化,它的颜色只有天青、天蓝、月白、豆绿4种。鉴定汝瓷的好坏是以色为核心,其次看开片。 汝瓷的典型特色是:“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 当时评说天青为贵,粉青为上,天蓝弥足珍贵,有“雨过天晴云破处”之称誉。汁水莹厚,有如堆脂,视如碧玉,扣声如馨,汁中沙眼显露了蟹爪纹、鱼子纹和芝麻花。底有细小支钉满釉支烧。汝窑瓷器造型古朴大方,釉如碧峰翠色,晶莹明丽,清澈温润。前人描述“ 汁水莹泽,含水欲滴,釉如膏脂溶而不流 ,其釉厚而声如磬,明亮而不刺目”, 又有“似玉、非玉、而胜似玉”之赞美。 著名国画大师李苦禅先生曾说过“天下博物馆无汝者,难称得尽善美也。”汝州一带民间也有“纵有家产万贯,不如汝瓷一件”的口碑广为流传。 目前,传世汝官窑器物不足百件,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天津艺术博物馆、英国达维德基金会以及美国、日本、香港等私人收藏家手中。 |
|
来自: 东方竹马 > 《花鸟虫鱼休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