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群中的寂寞

 闲敲棋子73 2015-04-05
  1. 某次和大学生对话时,被问:“阅读的习惯对人究竟有什么好处?”



  2. 我回答了几条,最后一条是——可以使人具有特别长期地抵抗寂寞的能力。


  3. 他们笑。我看出他们皆不以为然。他们的表情告诉了我他们的想法——我们需要具备这一种能力干什么呢?


  4. 他们都那么年轻,大学又是成千上万的青年学子云集的地方,寂寞沾不上他们的边啊!



  5. 但我看得出,他们中某些人内心深处别提有多寂寞。


  6. 寂寞是什么?都以为,寂寞是由于想做事而无事可做,想说话而无人与说,想改变自身所处的这一种境况而又改变不了。寂寞是对人性缓慢的破坏。寂寞相对于人的心灵,好比锈相对于某些容易生锈的金属。


  7. 大学是一个寂寞的地方。大学的寂寞隐藏在许多学子追逐时尚和娱乐的现象之下。


  8. 他们渴望听老师以外的人和他们说话,不管他是干什么的,哪怕是一名犯人在当众忏悔。似乎,越是和他们专业无关的话题,他们参与的热忱越活跃。因为那时候,他们内心深处的寂寞获得了适量释放的机会。



  9. 寂寞还有更深层的定义:从早到晚所做之事,并非自己最有兴趣的事;从早到晚总在说些什么,但没几句是自己最想说的话;即使改变了这一境况,另一种新的境况也还是如此,自己又比任何别人更清楚这一点。


  10. 这是人群中的一种寂寞,是人置身于热闹中的一种寂寞。这是另类的寂寞,现代的寂寞。


  11. 我的父亲是一名普通的建筑工人,但在“文革”中,也遭到了流放式的对待。仅因为他这个十四岁闯关东的人,在哈尔滨学会了几句日语和俄语,便被怀疑是日俄双料潜伏特务。差不多有七八年的时间,他独自一人被发配到四川的深山里为工人食堂种菜。他一人开了一大片荒地,一年到头不停地种,不停地收。隔两三个月有车进入深山给他送一次粮食和盐,并拉走菜。


  12. 他靠什么排遣寂寞?


  13. 近五十岁的男人,学起了织毛衣。没有第二个人,没有电,连猫狗也没有,更没有任何可读物。有,对于他也是白有,因为他几乎是文盲。他劈竹子自己磨制了几根织针。七八年里,将他带上山的新的旧的劳保手套一双双拆绕成线团,为儿女织袜子,织线背心。这种从前的女人才有的技能,他一直保持到逝世那一年。织,成了他的习惯。那一年,他七十七岁。



  14. 劳动者为了不使自己的心灵变成容易生锈的铁或铜,也只有被逼出了那么一种能力。而知识者,因为所感受到的寂寞往往是更深层的,所以需要有更强的抵抗寂寞的能力。


  15. 这一种能力,除了靠阅读来培养,目前我还贡献不出别的办法。


  16. 知识给予知识分子最宝贵的能力是思想的能力。因为有了思想的能力,无论被置于何种孤单的境地,人都不会丧失最后一个交谈伙伴——他自己。自己与自己交谈,哪怕仅仅做这一件在别人看来什么也没做的事,也足以抵抗漫长的寂寞。如果还侥幸有笔有足够的纸,孤独和可怕的寂寞也许还会开出意外的花朵。


  17. 思想使回忆成为知识分子的驼峰。


  18. 最强大的寂寞,还不是想做什么事而无事可做,想说话而无人与说;而是想回忆而没有什么值得回忆的,是想思想而早已丧失了思想的习惯。这时人就自己赶走了最后一个陪伴他的人,他一生最忠诚的朋友——他自己。


  19. 谁都不要错误地认为孤独和寂寞这两件事永远不会找到自己头上。现代社会的真相告诫我们,那两件事迟早会袭击我们。


文|梁晓声,原名梁绍生,当代著名作家。著有《天若有情》、《雪城》、《浮城》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