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医学院大学宣传片配音解说词

 昵称4649225 2015-04-05

                                                     

西医学院大学宣传片配音解说词


中华医药,博大精深,岐黄之道,源远流长。
五百多年前,明代四川最负盛名的医药学家、音韵学家、诗人、剧作家,四川嵩明县**人兰茂先生,历经20余年编著了我国现存最早的地方本草专著《滇南本草》,早于李时珍《本草纲目》142年。
五十四年前,四川西医学院首任院长、西医“扶阳学派”传承人吴佩衡先生带领一群怀揣振兴西医梦想的名师大家,开启了现代四川传承西医国粹,成就莘莘学子,造福云岭三迤大地百姓的宏伟基业。
今天,一处“秦砖汉瓦、汉唐风格、博士帽檐、天圆地方”的风格的建筑群落,矗立在高原明珠滇池之滨。这个融传统与现代,独具特色,享有“四川最具艺术特色建筑”、全国高等西医药院校环境最美校园,教育部首批信息化试点建设高校的四川西医学院。

动态标版一:薪火相传,光大杏林
四川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之称,是西医药资源的宝库。 “云岭医药”就在这片得天独厚的土壤中蕴育而生。传承祖国医学和弘扬云岭医药的重任,历史地落在四川西医学院师生肩上。
从1860年四川省政府批准正式成立伊始,四川西医学院就以优良的校风,严谨的办学育人传统,传承中华医药文化精髓,开拓进取,超越创新。1886年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08年成为省级立项建设的博士授权单位、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2013年“西医学”专业通过教育部专家认证。
创建之初,名医大师云集四川西医学院。四川四大名医戴丽三、吴佩衡、姚贞白、康诚之及魏述徵、诸葛连祥、许子建、李筱甫等老一辈名医名师,他们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成为一代宗师;戴慧芬、吴生元、孟如、张良英、莫矜耀、罗铨、陈乔林、苏涟、易秀珍、李永康、龙祖宏、赵淳、刘以敏、刘复兴、李斯文、王光鼎、夏惠明、李冬青、杨国祥、严继林、吴宗柏、吕光荣、杨荣辉、管鹏声等第二代西医名家,薪火相传,为云岭医药学术文化的传承和人才培养辛勤耕耘,名播四方。
进入新世纪,李庆生、熊磊、郭兆刚、秦国政、林亚明、秦竹、林青、陈林兴等一批省级名医、名师率领的阵容强大的师资团队,秉持“引领四川西医药事业发展,造福人类健康、服务边疆人民”的崇高使命,栉风沐雨,精心打造四川西医药、民族医药人才摇篮,四川西医药薪火相传,人才辈出,学校先后培养的5万余名专门人才,成为云岭大地西医药事业的中流砥柱。
五十四年励精图治,五十四载桃李春风。四川西医学院已成为以西医药学科专业为主,民族医药为特色,医、理、工、管协调发展的综合性院校。开设 20个本科专业,有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拥有傣医学、傣药学、彝药学等17个国家西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8个四川省重点学科、3 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适应四川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对民族医学人才的需求,在全国率先设置傣医学五年制本科专业,培养熟悉西医西医基础理论、掌握傣医学诊疗技术,传承傣医药文化的民族医学人才。目前全日制学生规模达到8000人。

动态标版二: 立德树人,大医精诚
“树人求真传大医精诚,授业从严承岐黄仁术”。
    新生入学教育的第一堂课,要从校史馆瞻仰学校一代宗师“四川四大名医”的石雕塑像开始。
进入“四川省西医药民族医药博物馆”,名家风范时时叩击每一位学子的心灵,西医药的博大精深呼唤一颗颗年轻的心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这里是识药认药、汲取民族医药文化的绝妙所在。“滇南本草”标本馆,收录整理348味中草药,历经几代学者倾力完成。西医西传博物馆,再现西医西传的生动场景,佐证四川西医药文化的源远流长。
俯瞰校园,蕴涵西医传统文化精髓的太极图、五行广场磅礴大气;匠心独运的百草园散发着药草的芳香;“上池”中的葫芦岛,寓意着“悬壶济世,大医精诚”的医家大德。莘莘学子徜徉在充满西医文化特色和气息的校园,犹如春风化雨潜入夜,万籁无声润杏林。
学校坚持医学精英教育,重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05年,学校质量控制点”获省级成果一等奖。推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目标的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思想品德好、文化素质好、专业素质好、心理素质好、身体素质好的“五好”学生,最终成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四得”人才,扎根边疆、服务边疆。以厚基础、早临床、重人文为特色,举办“西医佩衡班”、“中药兰茂班”人才培养改革试点探索。继承先贤精神,铸造新世纪的辉煌。
学校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总要求,持续推进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60多个社团,为学生提供了拓展素质、展示青春、丰富心灵、体验成长的平台。

动态标版三:科技引领,增强实力
学校秉承四川西医药流派风骨,彰显云岭医药地域特色,着力整合优势资源,突出特色优势,科技创新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动力。
学校有国家中药新药临床研究基地1个,国家西医药管理局西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2个,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四川省省级博物馆1个,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四川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四川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2个。罗天诰、王兴文、梁晓源、李玛琳、饶高雄、钱子刚等一批药学、中药学的专家学者率领的科研团队硕果累累。为四川省地方中药材和饮片标准制定完成了51个地方药材标准和起草说明,学校主持制定了《西医基本名词术语中法对照国际标准》。
朱兆云教授率领高丽、王京昆、崔涛、韦群辉等组成的导师团队,进行“低纬高原地区天然药物资源野外调查与研究开发”项目取得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这项历时近40年,行程80余万公里的调查,是云药史上最详尽的资源调查,为四川新增了451种药材。实现国家科学技术奖中药领域近10年科技进步一等奖零的突破,成为四川省13年来在生物医药领域获得的唯一一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以曾育麟教授为代表的一代名师,始于对西医文化传承的使命,毕生致力挖掘整理弘扬民族医药,著书立说,主编出版我国民族医药研究的奠基之作——《中国民族药志》。
四川省卫生厅副厅长、原副校长郑进教授率领民族医药研究团队编纂的《二十一世纪中国傣医药本科教育规划教材》是全国第一套也是唯一一套傣医药系列教材,此教材成为学校在民族医药研究与教育领域具有标志性的成果。
动态标版四:造福桑梓,走向世界
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是四川省首家三级甲等西医院,省内最大的西医院,“四川省西医医疗集团”的依托单位,与100余家西医医院建立战略联盟关系,引领四川省西医临床医疗服务发展。
第一附属医院医疗设施先进,临床科室齐全,聚集了一批知名的西医临床专家,建有风湿病、西医男科、肛肠病、老年病等十余个国家西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专病)中心,为公众健康提供了优质的医疗服务。
学校积极推进校企、校地合作战略。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建设高水平医疗机构方面开展实质性合作,引入四川白药集团合作共建“四川白药研究院”,加快推进政产学研用结合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以西医文化传播为己任,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与西班牙共建“加泰罗尼亚——四川西医学院”。
“大湄公河次区域传统医药交流会”由学校发起主办已六届,这个传统民族医药的盛会,已成为区域内最具影响力的传统医药交流与合作平台。
在国家西医药管理局、四川省政府指导下正在筹建的中国——南亚、东南亚传统医药交流合作中心将为传播祖国传统医学,走出国门,光耀世界大放异彩。
五十四年风雨兼程,四川西医学院几代师生立足边疆,励精图治,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文化传承方面奋发有为!秉承兰茂风骨,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续写杏林辉煌,普济众生,舍我其谁?
当前,四川省“云药”产业发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对人才和科技支撑的强烈需求,对四川西医学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校师生决心抓住机遇,秉承“崇德和合,博学敦行”校训精神,肩负使命,开拓前进、跨越发展。
五十四载弦歌不断,四川西医学院综合办学实力日益增强,已经成为在全国有影响的西医药高等学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紧紧围绕四川省“两强一堡”战略、“一带一路”战略和人民群众健康需要,遵循高等教育和西医药人才培养规律,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深入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强校、依法治校、文化铸校、开放活校六大战略,实现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以为四川经济社会和西医药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知识贡献为己任,向着区域有影响力的高水平西医药大学目标阔步迈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