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书画研究院】倾力打造一个微艺术平台,欢迎艺术界和喜欢艺术的老师们传递正能量!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古代哪些书法家喜欢长篇大论呢?从存世的墨迹作品来看,大多是个性比较豪放、自由不羁的书法家,且以行草书为主。 传为索靖作品的《出师颂》也不过1米宽多点,王珣的《伯远帖》的画心差不多一张A4纸大小,陆机的《文赋》为差不多A4纸宽度的方形,而王羲之的《兰亭序》只是唐摹本。魏晋的书迹很少见了,那个时代的造纸术估计也难以支持太大幅的书写。 唐朝书法艺术以及造纸术都有一定的发展,而且到随着桌椅在书写中的应用,让大幅作品的创作更加方便。比如说怀素写的《自叙帖》宽7.7米,孙过庭写的《书谱》宽9米,高闲写的《草书千字文》宽3.3米、贺知章的《孝经》2.75米等作品,已经算是巨幅了,也基本上都是草书。 据说五代杨凝式也喜欢大字狂草,可惜多是写在粉刷好的庙墙上,没能保存下来。 到宋朝呢,出了两个奔放不羁的主,米芾喜欢随着性子想写多大就多大字,《蜀素帖》宽2.85米,《苕溪诗卷》宽1.9米,《吴江舟中诗卷》宽5.6米,《研山铭》宽约1.4米,其实字并不多,但单个字大,每行往往几字便罢。 黄庭坚也喜欢写大幅作品,比如《廉颇蔺相如传》宽约18.4米,《诸上座》宽7.29米,《砥柱铭》 宽8.24米。 宋徽宗也是一耗纸大户,反正皇家不愁没银子花,《草书千字文》宽11.7米,《秾芳诗帖》共40个字写了2.65米。 薛绍彭《杂书卷》也有3米宽,不过是几首诗与信札组合而成。 苏轼也写长卷,《前赤壁赋》与《寒食帖》的宽度都在2米上下,《洞庭春色赋》宽约3米。 元代的造纸术更进一步,能制造比较大的单张书写纸。 元朝赵孟頫写的长卷,以赋为主,如《闲居赋》、《与山巨源绝交书》宽约2.5米,《秋兴赋》宽约2.8米,《洛神赋》宽约2.2米,等等,基本上都以3米以内。 同时代的鲜于枢则不然,《草书韩愈石鼓歌》宽度约5米,《草书杜甫魏将军歌诗》也有4.6米。 明代祝允明是又一草书大家,他也喜欢大制作。如《草书滕王阁序》宽约8.4米,《草书赤壁赋》宽度更是达到10米之巨!同时代的文徵明则要保守不少,很少有这么大的制作。 明代后期大写意渐渐普及成风,草书家们玩得更嗨了起来,明末清初书法家王铎、傅山留下的作品几乎都是大字。如王铎的《赠郑公度草书诗卷》、《赠张抱一草书诗卷》无一不是宽达好几米的巨制。 以上只是书法君在发布微信前赶写(反倒是后期配图花了更多时间,未能及时发布,望见谅),并不作为严谨的学术文献,肯定是挂一漏万,了解就可以了,不必深究。 黄庭坚《廉颇蔺相如传》,纸本,纵32.5厘米,横1822厘米,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约翰.克劳弗德藏。卷尾无书写纪年和史款,约书于绍圣二年(1095年)。卷内钤有“ 内府书印”、“绍兴”连珠印、“内省斋”、“秋壑图书”、欧阳玄印”、“项子京家珍藏”、等印鉴,还有项元汴跋。《式古堂书画会考》、安歧的《黑缘会观》等书均有著录。 黄庭坚《廉颇蔺相如传》▼ 黄庭坚草书作品赏析 晚年的黄庭坚世事洞明,寄性佛老之学,纵情山水之间。脱却桎梏后的书法也一扫规矩之态,天马行空无所羁绊,行楷大开大阖,自成一派;草书也超越了二王旭素以来形成的笔法结体规范,自出一格。 他的草书笔法烂漫不羁,笔意连绵不绝,如龙游九幽,似虎跃山川,笔法圆劲飞脱,纵横奇崛相间,左右开张捭阖,构图松驰互望,墨色枯润相映,布白天趣盎然,气势豪迈夺人,品格超凡脱俗,达到心手两忘的境界。 书法君撰文,转载请注明出处。 (此文来源于网络) |
|
来自: 东方竹马 > 《书法国画篆刻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