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哈尔滨老道外:中华巴洛克的前世今生

 小天使_ag 2015-04-06
分类: 《华夏行》

哈尔滨老道外:中华巴洛克的前世今生

最早听到“老道外”三个字,是在微博话题#消失的老道外#,很直觉的认知这是一片老居民区,沉淀着这座城市的太多记忆。本月初的哈尔滨之行,匆匆之中特意去探访了这里。

从极乐寺出来,选择了“公交3路”到老道外,票价1元。到达景阳街的时候是傍晚了,阳光已经不再直射到建筑上,这样也符合这边区域的味道,毕竟历史上的老道外已经在“消失中”了。

哈尔滨老道外:中华巴洛克的前世今生

什么是“老道外”,阅读了很多资料,最简单的总结一下:

1、一百多年前,俄国人在东北区域修建了中东铁路,哈尔滨是个大的中转站。铁路将这座城市分割成了两个区域,东区是“道里”、“南岗”,住得是洋人侨民,西区便是“道外”,住的是中国老百姓。

2、20世纪初,一些早期民族工商业人士,率先在老道外的南二道街开商铺、办实业,在道外的腹地置地盖房。所建房屋效仿了道里、南岗的“洋房”,又结合了中国的传统建筑手法,清水砖墙,白灰勾缝,砖木结构,雕花围檐,——欧式立面、中式院落。这一类建筑风格也被称为“中华巴洛克”。

3、通常“老道外”所指的区域包括:包括南北头道街——二十道街。最著名的是一横:靖宇街,一纵:景阳街。

哈尔滨老道外:中华巴洛克的前世今生

我在老道外徒步了近两个小时,走过南、北的头、二、三、四道街,拍下了一些残存的老建筑,以及修缮后的新道外巴洛克建筑。

哈尔滨老道外:中华巴洛克的前世今生

巴洛克(Baroque)是一种代表欧洲文化的典型的艺术风格,这个词最早来源于葡萄牙语(BARROCO),意为“不圆的珍珠”,最初特指形状怪异的珍珠。

19世纪末,中东铁路的修建和松花江的通航,吸引大批外国人和外国资本涌入,使哈尔滨迅速发展成为远东大都市。当时南岗区和中东铁路西侧的道里区为沙俄附属地,由“洋人”操刀的大规模城市建设开始兴起,新艺术运动、巴洛克、古典主义、文艺复兴和折衷主义等艺术风格的建筑纷纷出现。

20世纪20年代,成长起来的民族资本家在道外腹地置地,而巴洛克建筑的热烈与繁华,刚好迎合了他们的“炫富”心理,照搬起对面华丽的西式建筑,并用中国传统特色的饰物对建筑改造。于是一系列“巴洛克”式的立面造型上,出现了蝙蝠、石榴、金蟾、牡丹等有吉祥意义的中式图案。鉴于道外“前店后厂”的商业模式,传统的中式四合院作为“居住和仓储空间”被运用到了建筑中。后世,这种风格由一位叫西泽泰彦的日本学者赋予了“中华巴洛克”的名字。

哈尔滨老道外:中华巴洛克的前世今生

哈尔滨老道外:中华巴洛克的前世今生


我的行走从北头道街开始。这是发现的第一处院落,外立面是“洋房”,走进去却是很典型的东北二楼民居,但已经破损的非常严重。踩在简易的木楼梯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似乎随时要塌掉似得。

哈尔滨老道外:中华巴洛克的前世今生


哈尔滨老道外:中华巴洛克的前世今生

哈尔滨老道外:中华巴洛克的前世今生


哈尔滨老道外:中华巴洛克的前世今生

南北道街分界是“靖宇街”,这是一座具有百余年历史的街道,抗日战争后期被改名靖宇街。因为这条南北道街的分界道路曾集中修缮,街上的楼宇都很完整。从每个路口都可以方便的欣赏不同角度的“巴洛克”风格建筑。


哈尔滨老道外:中华巴洛克的前世今生

哈尔滨老道外:中华巴洛克的前世今生

哈尔滨老道外:中华巴洛克的前世今生

哈尔滨老道外:中华巴洛克的前世今生

北三道街上,保留着一处老菜市场,非常本土的味道,出售的都是传统东北的冬季肉菜和食品。据一些网上介绍说这个市场很有名呢。


哈尔滨老道外:中华巴洛克的前世今生

哈尔滨老道外:中华巴洛克的前世今生

哈尔滨老道外:中华巴洛克的前世今生

哈尔滨老道外:中华巴洛克的前世今生

哈尔滨老道外:中华巴洛克的前世今生

哈尔滨老道外:中华巴洛克的前世今生

哈尔滨老道外:中华巴洛克的前世今生

哈尔滨老道外:中华巴洛克的前世今生

从北三道街穿行到北四道街,有一条长长的小巷,咋一看去还以为是一个院落。本着信步由缰的探索精神,一路走过去。这时候的天已经黑下来了,老道外的旧房子更加失去了生气。

巷子中还有两家烧烤店在经营,但显得很冷清,也可能是没到上座的时间。路边看到久违的“煤气罐”,从小就觉得这个东西很害怕,缺乏安全感。


哈尔滨老道外:中华巴洛克的前世今生

哈尔滨老道外:中华巴洛克的前世今生

哈尔滨老道外:中华巴洛克的前世今生

哈尔滨老道外:中华巴洛克的前世今生

哈尔滨老道外:中华巴洛克的前世今生

哈尔滨老道外:中华巴洛克的前世今生

小巷子中一个破败的院落,标注了厕所字样。院内又是传统的二层楼,木楼梯已经风化,半夜时分真的很恐怖呢。在一座现代化大都市中,这样的景象已经很难见到了。


哈尔滨老道外:中华巴洛克的前世今生

哈尔滨老道外:中华巴洛克的前世今生

哈尔滨老道外:中华巴洛克的前世今生

这条小巷子是蛮长的,沉积的落雪,更显得那一份苍凉。但从残留的牌匾和字号看,这里曾经是热闹的街市,人来人往,楼上的灯火点点,楼下的小仓房是二三十年前的特有建筑。

哈尔滨老道外:中华巴洛克的前世今生

哈尔滨老道外:中华巴洛克的前世今生

北四道街,这是我走到道外街区的最东侧,时间关系就改向“南道街”迂回了。老道外很多建筑,都已经不可考证具体的修建时间和背景,但也都订上了保护标志,但感觉保护的并不好,脏乱差是最直观的感受。

哈尔滨老道外:中华巴洛克的前世今生


哈尔滨老道外:中华巴洛克的前世今生

在北四道街上的又发现了一座典型“道外巴洛克”建筑,半开的木门诉说着这里的故事。院子内四周都是二层楼建筑,一家牙科诊所的牌子特别突出。院子中央堆满了杂物堆,也不知道是否还有主人。

哈尔滨老道外:中华巴洛克的前世今生

哈尔滨老道外:中华巴洛克的前世今生


哈尔滨老道外:中华巴洛克的前世今生


哈尔滨老道外:中华巴洛克的前世今生

从北四道街穿过靖宇街,进入南四道街,发现这里的建筑变得簇新起来。

哈尔滨市政府从2007年开始,对老道外建筑进行修缮改造,确立了“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保护街区项目”。其中已完成的一期、二期,北起靖宇街、南至南勋街、西到景阳街、东到南四道街,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米,占地约13万平米。三期规划的范围更大,包括景阳街-升平街-浴海街-丰润街-南四道街-北十道街围合的区域,建筑面积约27万平方米。虽然整个修复过程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但从实地看返修后的建筑,缺少了古朴苍劲的感觉。也可以说穿了新衣服,少了灵魂。这也是很多古建筑景区保护和开发的通病。

哈尔滨老道外:中华巴洛克的前世今生

哈尔滨老道外:中华巴洛克的前世今生

哈尔滨老道外:中华巴洛克的前世今生


哈尔滨老道外:中华巴洛克的前世今生

下面这组片子,拍摄于南三道街,渐渐的华灯初上,“新夜色”的道外巴洛克。这里整体的开发风格如天津古文化街、北京琉璃厂等,试图把一些商业项目装进“翻新的巴洛克建筑”中,但人气很萧条。

老道外本就是一大片居民生活区域,历史上并未形成一个或若干个特色鲜明的商业街道,如此复制和发展的难度很大。目前国内很多地方的特色民居改造都将成为了变相的房地产开发,将更多的盈利目的潜伏在其中,使得项目过于功利,脱落了原有的味道。

哈尔滨老道外:中华巴洛克的前世今生

哈尔滨老道外:中华巴洛克的前世今生

哈尔滨老道外:中华巴洛克的前世今生

哈尔滨老道外:中华巴洛克的前世今生

哈尔滨老道外:中华巴洛克的前世今生

哈尔滨老道外:中华巴洛克的前世今生

哈尔滨老道外:中华巴洛克的前世今生

哈尔滨老道外:中华巴洛克的前世今生

哈尔滨老道外:中华巴洛克的前世今生

哈尔滨老道外:中华巴洛克的前世今生

在处理老道外这组片子的时候,竟然找不到一点感觉,思维中非常平淡。这组拍摄都是16-35镜头,没有用长焦去抓一些小品特写,片子也少了一点生动。很遗憾的是老道外人去楼空,老建筑没有了“生”气。翻修后的商业区巴洛克,从网上看到一些朋友的拍摄作品很大气,但我总感觉已失去了原汁原味的感觉,并不是我想记录的。

老道外的故事是半部哈尔滨的历史,阅读网络上一些百科的介绍都是只言片语、不得要领。在多方搜索之后,发现了刘德基先生几年前撰写的《老道外史话》,很全面和深度的讲述了这里的故事,推荐感兴趣的朋友一读。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0a73e70102vadk.html

老道外,前世已轮回,今生会如何呢?

哈尔滨老道外:中华巴洛克的前世今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